全球最大固定收益交易策略服務業者 客戶包括高盛、花旗 從被裁員到被創業 胡國琳成功打入華爾街
文/洪綾襄
根據《財訊》報導,4月7日,胡國琳一早參加了獲得清大榮譽教授的頒贈典禮,下午與清大計量財務金融系學生分享他在華爾街的創業經歷,晚上到孫運璿科技講座演講,對著三百多位聽眾講了兩個多小時。
自我要求逼出成績》20年前 就投入金融科技
要是一般人早就累翻了,但胡國琳卻絲毫不顯疲態,從大二暑假初嘗創業成果講起,到被裁員的失落,再幸運創業成功等經驗,一點都不藏私,恨不得把畢生功力統統灌頂給學弟妹們。清大校長賀陳弘盛讚,胡國琳的正能量少有人能及,「見他一面,相當於日光浴3小時」。
《財訊》報導指出,就是這股正能量,支持著胡國琳在競爭激烈的美國華爾街脫穎而出,成為全球最大固定收益交易策略服務公司RiskVal的創辦人。RiskVal為一家月租型的線上金融科技服務(FinTech SaaS)公司,為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及野村等各大國際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與私募基金業者,提供數百種套利交易、交易策略分析、利率風險控管及信用風險管理等策略模型。
如今,在華爾街每個交易員桌上會有高達12個螢幕即時監看全球金融市場變動,而RiskVal的螢幕通常放在中間偏左或右的位置,顯示交易員對RiskVal系統的重視。胡國琳說:「這不是個結果,而是個奮鬥的過程。」早在20年前,就投入很少台灣人敢著墨的金融科技與軟體服務,他的祕訣很簡單,就是不斷強化自己,才有機會後發先至。
《財訊》報導指出,1980年代,胡國琳清大數學系畢業後,前往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攻讀財務工程及資訊軟體,並順利進入華爾街著名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自營部工作,協助經理人做量化風險模型評估、將交易策略寫成系統程式,每年為該公司創造五成以上利潤。
失業危機成轉機》猶太同事送客戶 鼓勵創業
1996年,所羅門兄弟被花旗集團併購,組織架構重整,連最賺錢的自營部都被解散,收到裁員通知的胡國琳一度難以接受,茫然、憂鬱,身心都曾出現狀況。「我的美國夢本來很簡單——和老婆成家立業、養條狗、兩部車,假日割草,與好朋友喝喝啤酒,這些在所羅門兄弟時期都達到了,根本沒想過這個狀態會在一夕之間翻盤。」胡國琳說。
坐困愁城之際,他在所羅門兄弟的前同事主動伸出援手,不但鼓勵他創業,還幫他帶來第一位客戶瑞士信貸。原來這位同事和所羅門兄弟、雷曼兄弟等很多華爾街的關鍵人物一樣,都是猶太人,他們的圈子很小,不會隨便幫助人,但一旦取得他們的信任,就會願意在你落難時幫你一把。
接受《財訊》採訪時,胡國琳坦言,他並沒有刻意去結交猶太人,只是個性本來就比較有責任心、待人真誠,長期共事下來,都看在同事的眼底。而經由他的主動推薦,胡國琳直接面見瑞士信貸的主管,並和整個團隊報告。「其實我自己覺得那次簡報很失敗,在場30、40個人不是明星交易員,就是經濟學家,毫不客氣地挑戰我……最後我只能說,過去我在所羅門兄弟就是這麼做,並且幫公司賺到很多錢。」他苦笑。儘管當下他覺得自己搞砸了,沒想到還是獲得協助瑞士信貸建立固定收益交易策略分析系統的機會,因此得到了創業資金。2001年,胡國琳創辦RiskVal。
胡國琳觀察,猶太人之所以那麼會做生意,能掌握華爾街,乃至於全球金融體系,自有一套價值觀和教育理念,他們會很理性,尊重合約精神,不靠人情關係,但該給你的就會給你,該他拿的也不會客氣。這些原則後來也深刻影響胡國琳的經營理念——「該給的就給,談定了就不變卦」,與傳統華人圈愛套關係、愛殺價的陋習截然不同,也成為他能成功打入華爾街主流市場的關鍵。
儘管公司一開始就有獲利,但客戶規模成長緩慢,2008年是重要轉捩點。《財訊》採訪時,胡國琳回憶,金融海嘯爆發後市場蕭條,很多金融機構倒閉,他本來也預期公司會少掉一半以上的業務。沒想到美國政府為了救市大舉發債,需要大量的債券交易創造流動性,因此開放日本銀行和加拿大金融機構與造市商進場;這些公司剛涉獵美國固定收益市場,為降低交易風險,都採用RiskVal系統,因此2009年時業績陡然暴衝,從此走上快速成長之路。
胡國琳在2016到2018年連續三年獲選紐約五十位最有潛力CEO,拿到台灣政府頒發的海外華人創業楷模和海外台商磐石獎,更分別在交易市場的買方、賣方,都拿到最佳數據分析獎殊榮。
往前看,胡國琳不否認RiskVal還是有很多挑戰。他說,軟體業資本額小,發展幾乎都是靠人才,但即使他願意花高薪攬才,大多數的人才還是會被國際大行搶走,「所以我要有以小搏大的覺悟,我是教練,要清楚每個人的特質和專長,訂定戰鬥策略,讓員工去充分發揮;公司小歸小,但優點是彈性、敏捷,這樣就有機會。」
小公司徵人想妙招》高薪攬才 還要讓員工發揮
他舉例,銀行、保險公司資源這麼多,要自建交易系統,一定也做得出來,RiskVal卻能在競爭激烈的華爾街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表示銀行也有不足之處,金融科技新創公司要成功,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強項。
根據《財訊》報導,一路走來,不乏有被收購機會,胡國琳坦言有動過心,本來他對自己期待並沒有那麼高,賣一賣就退休,何樂不為?「但現在我愈來愈享受這個過程,與大投資家深談,他把他們的策略告訴我,我回去修正系統,達到他們的要求,我也因此獲得滿足。第二個就是社會責任,我的團隊愈來愈大,他們都真心喜愛這家公司,不希望我把公司賣掉,改變這個很融洽的公司文化,因此至今RiskVal都還是私人公司,也不會考慮上市櫃。」
儘管主要業務在美國,胡國琳還是心繫台灣,每年都會回台灣好幾次。他透露,RiskVal在台灣也有一個十多人的團隊,服務香港、新加坡、日本和澳洲的客戶。近年受限於疫情封境,但胡國琳回饋台灣的行動卻沒有停止,一八年他號召散落在北美各州的清大校友,成功籌組國立清華大學北美基金會,為母校師生籌募國際教學資源。
《財訊》報導指出,胡國琳接觸過很多台灣的金融科技新創業者,其中不少人經營慘澹。他說:「我會問他們,你設定市場在哪裡?如果是台灣,5成以上的機率失敗;台灣有很多好處,善用台灣的好處也可以賺錢,但是很難上市櫃,因為市場規模太小了,而且大部分業務都被傳統金融業者壟斷,你要挑戰,還沒做到,錢就燒完了。」
他直言,台灣政府說了很多扶植新創和金融開放,但可以做得更積極具體。以最簡單的存款來看,至今所有人的錢都還是存在銀行,讓銀行賺利差,卻很少想過開放部分業務,讓金融科技公司有機會與銀行抗衡,甚至特別為金融科技公司放寬關卡,這是相當可惜的。
期待國內新創願景》借助海外台商 邁向雙贏
因此如果是有潛力的團隊,胡國琳會鼓勵他們到海外闖闖,例如他就推薦很多企業家朋友參加「選擇美國Select USA」;與其繼續在台灣做代工,90%利潤被品牌商拿走,為什麼不去美國打市場?「現在台美關係在一個很好的點上,台灣不是聯合國成員,但如果公司設在美國,就可以突破這個限制。」
他分析,長久以來台灣總是站在供應鏈的最末端,但俄烏戰爭後,顯然全球化分工已經走到盡頭,資金不重要,資源才重要,而這只對大國有利,台灣這樣一個沒有資源的小國,如果還想仰賴客戶下單、生產製造的經濟模式,是相當不利的;因此台灣一定要改變思維,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像是金融科技或軟體業。
「如果我們要扶植台灣的軟體產業,一定要改變台灣資本市場對金融科技新創的態度,有很多事情要做。」胡國琳直言,基於廉價成本與勞工的生產時代已經過去,「台灣在海外有5萬多名台商,他們有很多資源,也有很多新需求,相信有機會為國內新創架設一個更高質化的新經濟創業環境。」…(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59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