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光擬月底掛牌上櫃,看好智慧型手機及VR/AR帶動明年持續成長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光學鏡片模具及金屬零組件廠伯特光(6859)下午舉行上櫃前業績說明會,預計11月底掛牌;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柏輯指出,VR模具已進入量產,看好明年VR/AR產業成長性加上手機搭載鏡頭數量增加、規模升級,在兩大成長動能下,看好明年持續成長。 伯特光策略長余嘉育補充指出,明年智慧型手機可望導入潛望式鏡頭,仍樂觀看待智慧型手機對公司帶來的成長,車載部分,目前正在取得光學大廠認證,雖然認證時間非常久要至少3-5年,但認證一過開始量產對公司營運是穩定的貢獻,VR/AR也是公司的成長動能,這塊明年會持續大幅成長。

陳柏輯表示,伯特光VR模具已於上半年量產出貨,佔營收比重從去年2%成長到上半年6%,手機也從57%成長到63%,相機則持平維持在21%,看好未來大數據應用、物聯網、VR/AR、醫療儀器、車用等終端市場所需的鏡頭。

伯特光成立於2003年,主要業務和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VR/AR、車用等精密光學鏡頭鏡片之模具和光學產品用之精密金屬零組件,為國內光學鏡頭廠玉晶光(3406)、佳凌(4976)、今國光(6209)等主要合作模具廠,主攻高階手機鏡頭,有鑒於今年手機鏡頭升級加上VR/AR量能逐步放大,推升伯特光2022年營運。

伯特光電2021年營收為9.36億元,毛利率為29%,較前一年度增加2個百分點,稅後淨利1.51億元,年增37%,每股盈餘5.41元;今年上半年度受惠於產品組合優化及美金升值,累計上半年營收4.85億元,毛利率為33%,稅後淨利1.35億元,每股盈餘為4.59元,上半年表現已達成去年全年度89.06%。

法人估,今年整體下半年毛利率仍可維持30-32%正常水準,業績會比去年同期好,全年以增資後股本3.5億元來看,每股盈餘仍將賺逾半個股本。

陳柏輯指出,儘管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漸趨飽和,市場需求疲軟,但多鏡頭設計趨勢沒改變,手機大廠積極導入多鏡頭設計,這對手機鏡片需求仍具有一定數量,而手機講求輕薄度,潛望式設計利用稜鏡讓光線折射90度,讓鏡頭長度更長,手機厚度問題就可解決;市場認為2023年智慧型手機將採取潛望式鏡頭設計,因此伯特光積極研發,與光學元件廠合作開發手機鏡片用模具。

有鑒於量測的技術及設備影響鏡片成形的品牌,為此,伯特光積極在這領域投資,估計投入資金達公司半個股本。

VR/AR/MR部分,隨著元宇宙議題的帶動下,包括微軟、Google、蘋果、Sony及Meta等科技大廠紛紛加大投入VR/AR市場,未來均預期會不斷推出VR/AR裝置。

股利政策部分,今年配發現金股利1.5元及股票股利1元,盈餘配發率約50%,未來仍配合公司發展及資金運用,盼能維持一定盈餘配發。

光學產業具高度客製化、高技術度密集性,伯特光指出,模具的品質優劣與所生產的鏡片良率密切相關,更會影響客戶的生產成本與交貨期程;在各式鏡頭產品追求高畫素、輕薄化的趨勢下,光學鏡片品質規格提高,多層鏡片堆疊的光軸同心度要求相對嚴格,都是國際大廠選擇合作廠商、交付訂單時要評估的關鍵指標。

陳柏輯指出,伯特光以生產金屬件及模具起家,7、8年前起開始切入塑膠鏡片模具,目前手機鏡片模具仍為主要營收來源,惟每款手機的鏡頭鏡片都需要客製的模具來生產,每個模具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模具的精度會有磨耗、模座容易變形,造成生產鏡片的良率就會逐漸降低、需下機保養維修,甚至汰換,伯特光具備技術專精的研發人員,能配合客戶快速開發新產品所需模具,加上高品質加工技術、高量測技術與設備,配合提供定期維修服務,讓客戶的生產及產品交期更為可靠,是吸引國內外知名光學鏡頭大廠合作的主因。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推估,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規模近14.19億支,年成長約3%,2023及2024年可達14.69及14.98億支。另一方面,市場產業分析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今年VR/AR裝置出貨量合計上看1202萬臺,年成長率26.4%,全球VR應用內容市場規模2025年可達83.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