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導致失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或需設立社會安全網

人工智慧革命可能對政府產生壓力,促使其制定新的社會保障措施,以保護那些失業但無法提升技能的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警告。

IMF總裁Kristalina Georgieva告訴Yahoo財經直播:「如果我們對人工智慧的利益沒有深思熟慮的分配,而不平等急劇增長,這可能以一種對世界非常不健康的方式破壞社會結構。」 Georgieva認為,「在人工智慧的世界中,社會保障是至關重要的。」

Georgieva的評論是在IMF周日發布有關人工智慧擴散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廣泛研究之際發表的。這一發現與2024年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相吻合,該論壇將是高知名度科技與企業參與者,如微軟 (MSFT) 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OpenAI的Sam Altman和Salesforce(CRM) 首席執行長Marc Benioff

之間的熱門話題。

如果IMF的研究結果有任何跡象,這些社會保障措施可能需要大量資金。

據IMF表示,全球約有40%的就業崗位受到人工智慧的威脅。在發達經濟體中,由於「認知任務」導向工作的普及,大約有60%的工作崗位受到人工智慧的威脅。IMF表示,新興市場的總體威脅為40%,低收入國家為26%。

儘管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可能會在短期內經歷較少的人工智慧相關干擾,但IMF認為它們也已準備好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的優勢。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這可能加劇「數字鴻溝」和「跨國收入差距」。

Georgieva認為,老年人可能會受到人工智慧廣泛應用的巨大影響,並需要社會保障。

「您必須能夠支持那些因為工作被淘汰而掉下懸崖的人。我們還關注誰最能適應。顯然,年輕一代在某些領域更能適應,女性在其他方面更能適應,但老一代可能需要更多支持,以迎頭趕上這個新世界。」 Georgieva補充道。

廣告

IMF並不是唯一一個對可能由人工智慧引起的經濟餘波提出警告的聲音。

2023年,高盛經濟學家在其自己的研究中發現,人工智慧的進步可能使全球相當於3億全職工作崗位面臨自動化。換句話說,這將導致失業。

高盛的經濟學家預測,大約有三分之二的美國職業面臨著某種程度的人工智慧自動化。

不用看得太遠,新聞行業就是IMF和高盛正在討論的一個典型例子。

大型語言模型(LLMs)已經走在摄取新聞和信息並將其傳遞給全球大眾的道路上,這減少了訪問網站的需求。與此同時,媒體組織已經開始自動化新聞室的一些功能,以增加內容量並降低成本。

新聞公司News Corporation(NWSA) 首席執行長Robert Thomson在2023年底告訴Yahoo財經直播,人工智慧對新聞業將是「劃時代」的。

Thomson繼而警告,由於新技術的出現,該行業可能面臨「潛在的大規模失業潮」。

「這不僅僅是失業,還有失去的見解。因此,所有媒體公司都要理解這種影響,但同時,大型人工智慧公司也有責任了解他們的影響。」 Thomson補充道。

(本文譯自Yahoo Finance)

Davos 2024
Davos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