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信評分析台灣50大企業風險與展望 大宗商品業供需仍失衡
中華信評2日深入分析了台灣前50大企業中,大宗商品市場所面臨的風險與展望。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企業評等部資深高級分析師賴冠伃指出,由於需求增長疲弱和產能擴張的背景,大宗商品市場依然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尤其是在中國經濟持續疲弱、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在中國業務曝險較高的鋼鐵、水泥與化學品業的獲利能力受到影響。
中國經濟持續疲弱,特別是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對大宗商品市場的復甦力道造成重大壓力。鋼鐵業方面,賴冠伃指出,中國占全球鋼鐵市場的一半,且從2021年~2023年間,約30%~40%的鋼鐵消耗用於房地產業。隨著中國消費增長乏力,加上產能擴張的情況,供應商被迫增加出口,導致區域大宗商品業者之間出現價格競爭。
此外,中國的高房地產庫存也將抑制大宗商品消費的復甦力道,中國房地產市場可能在2024年觸底,但由於庫存水位高且消費情緒低迷,未來兩年的復甦可能會較為溫和,中華信用評等公司企業評等部副總經理蕭黎明說:「中國房市回溫不會是V型反轉,可能是U型或甚至拉很長,搞不好是L型,端視政府如何提升買方信心,因此政策的力道、方式和範圍會是關鍵」。儘管非房地產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正在擴張,但仍難以抵銷房地產銷售低迷帶來的負面影響。
台灣鋼鐵業的獲利能力在需求下滑的情況下遭到削弱,尤其是中國鋼鐵出口量的增加侵蝕了亞太區鋼鐵業者的獲利能力。賴冠伃指出,雖然東南亞鋼鐵市場需求增長較高,但由於進口成長和產能擴張,價格競爭依然激烈,而台灣鋼鐵製造商的營運規模相對較小,在產業下行期間,台灣鋼鐵業者的獲利能力減弱,使得他們面臨的財務壓力可能高於其他全球同業。
2021年~2024年間,台灣鋼鐵業者的獲利能力波動性較其他產業更大,未來兩年的復甦不確定性仍然很高。蕭黎明提到,台灣業者在執行層面有產能過剩的去化風險,因此有朝向產品轉型升級,走高品質或精緻化路線,例如,往精度較高的客製化,這需要和客戶共同開發他們的產品,從早期設計方面就開始參與,以確保銷售效果。
水泥業方面,賴冠伃認為,分散性有助於台灣水泥公司實現更為強韌的獲利增長。儘管中國不太可能快速削減產能,獲利改善仍受到限制,但台灣水泥業務與非水泥事業的穩定表現使EBITDA占比得以持續提高。
化學品業方面,中華信評指出,台灣化學品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曝險程度最高,其次為中國與韓國的同業。由於中國市場龐大的產能和高度競爭,台灣化學品企業的EBITDA下滑幅度高於亞太區同業。東協與印度的化學品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曝險相對較輕。
為了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受評企業正積極分散其終端市場,並調整產品組合,從大宗化學品轉往特用化學品,例如與電動車、可再生能源及電子產品相關的化學品。雖然長春集團與台塑集團面臨中國產能過剩的風險較高,但他們在化學品業務的生產垂直整合與產品組合分散方面的程度高於多數亞太區同業。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大樂透頭獎槓龜 參獎狂開23注
限貸令效應顯現?專家爆房市全倒:唯一活口只剩「他們」
買1送1.2張!即將除權息股「7支殖利率破6%」3檔股價還在1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