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電子五哥,新漢走自己的路!旗下綠基、新漢智能明、後年陸續IPO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IPC廠新漢(8234)自去年處分北京興漢、淡出中國網通市場之後,旗下小金雞的培育仍然馬不停蹄,其中,IP CAM轉投資綠基企業今年勇奪國內海運龍頭的智慧碼頭大單之後,明年將推動公開發行並登錄興櫃,朝IPO方向邁進。此外,旗下持股逾82%,發展智慧製造的新漢智能,去年營收20億元,佔集團營收比例逾25%,預計2025年IPO掛牌。新漢智能去年獲利0.25億元,但今年首季則獲利0.3億元。

在AIoT大浪潮之下,國內消費電子大廠紛紛透過入股IPC業者尋求新藍海,幾乎國內多數IPC廠商均已選邊站,如凌華(6166)、鑫創電子(6680)與友達(2409)策略合作、振樺電(8114)暨旗下的瑞傳、研揚(6579)均在華碩(2357)集團麾下,甚至華碩也是IPC龍頭大廠研華(2395)的第二大股東,雖然只是純投資;鴻海(2317)集團旗下則擁有樺漢(6414)次集團,仁寶(2324)與安勤(3479)合作,融程電(3416)則擁研揚、研華兩大股東。

儘管去年新漢與英業達(2356)在5G智慧工廠的領域展開策略合作,新漢也以其Know How助力英業達建置5G專網智慧工廠,不過,一來是5G智慧工廠目前頗有雷聲大雨點小的味道,廠商處於鴨子划水佈局階段,二來新漢營運面導入解決方案技術能量,透過軟硬體整合解方提高公司營收與利潤,不希望繼續在硬體上虛耗,因此,儘管近年國內電子五哥在介入IPC產業的過程中,與新漢也多有接觸,但均未能符合新漢的期望。

新漢董事長林茂昌說,根據新漢以往對外投資常常失利的慘痛經驗,近7、8年新漢都自己培養小金雞,不作收購之想,因為自己擁有的技術最紮實並可控,因此,在去年處分北京興漢之後,旗下還有兩大小金雞綠基企業、新漢智能,以及新漢智能旗下的創投。

其中,綠基的發展相當順利,去年業績成長逾4成,衝到5億元的規模,今年前5月營收也成長30%,而這個數字尚未加計國內航運龍頭智慧碼頭專案的貢獻。不過,由於IP CAM市況也受景氣衝擊,預計今年第四季到明年首季會進入谷底,因此目標綠基的營運比去年持平向上,直到明年第二季市況回春,營運好轉之下,將推動公發與登陸興櫃。

資料顯示,綠基去年賺逾8千萬元,今年首季則賺0.35億元,均處於高成長姿態,貢獻新漢之獲利比新漢智能還多。而新漢智能在軟硬整合的耕耘之下,掌握工廠自動化商機,前景也相當看好,去年營收20億元,目標是在綠基IPO後的一年,亦即2025年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