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神操作】北市最大海砂社區!延壽國宅都更戶「老鄰居凝聚共識成事」唯一這點美中不足

今年403地震讓不少老屋搖搖欲墜,再次掀起老屋住戶的都更夢,近幾年有不少老屋成功都更、身價翻漲,卻也有開發商都更不成、捲款潛逃,本月好宅報報找出各地都更案例,分享成功或失敗故事,讓懷抱都更夢的你,看看台灣都更水有多深?

【文/Angela】都更不僅加速市容更新,也是集眾人之力,用最少成本,為既有住戶爭取更安全有質感的住家環境。位於台北市松山區精華地段的延壽國宅,改建後I、J、K與M區即被鑑定為台北市最大海砂屋社區,多年來經社區住戶發起奔走,各區陸續加入都更重建行列。劉女士是K區「中工耘翠」原地主戶,見證老鄰居們為了共同目標凝聚共識、理性溝通過程,如今新宅變大、變好也更安全,9旬母親重返熟識鄰里社區安享晚年,讓她樂意以過來人身分分享親身參與的心路歷程。

▲台北市松山區的延壽國宅都更案不論住戶規模或建築基地量體皆大備受矚目,圖為都更後的「中工耘翠」社區大樓外觀。劉女士提供
▲台北市松山區的延壽國宅都更案不論住戶規模或建築基地量體皆大備受矚目,圖為都更後的「中工耘翠」社區大樓外觀。劉女士提供

「其實我們家本身並沒有像鄰居,有因海砂屋緣故導致水泥塊掉落或鋼筋裸露情形,但就我所知,有些鄰居不只住家內,連樓梯間都曾掉下水泥塊,其大小是打到身體會有疼痛的感覺。」劉女士表示,當時因發生921大地震,很多住戶擔心地震會導致情況更嚴重,開始有人積極奔走,加速推動都更進程。

劉女士還記得,從2014年開始陸續邀約建商來社區舉辦說明大會,「我們算是第一批申請海砂屋改建,K區住戶有85戶,M區(現今中工常翠)比我們晚申請,但因只有30幾戶,大家100%同意,整合速度較快,後來反而是他們先蓋起來。」建商之一的中華工程承諾住戶可分回66%的改建後建築總面積比,條件最為優渥,成功從4家爭取者中被住戶們「具名投選」脫穎而出 。

廣告

「取得共識後,住戶陸續在2017年搬出去,直到2022年完工交屋,大家陸續搬回,近5年時間建商每月補助租屋津貼,及搬遷補助費。」劉女士表示,都更前自家位於公寓4樓,在免額外支付營造費用差額前題下,由母親決定選配6樓戶。

▲劉女士是延壽國宅地主戶之一,都更後的新家更舒適與安全,全家人開心入住。劉女士提供
▲劉女士是延壽國宅地主戶之一,都更後的新家更舒適與安全,全家人開心入住。劉女士提供

劉女士透露:「建商以6樓戶作為價格計算找補基準,低於6樓戶會退還差額,6樓以上則需補差額,讓老住戶可以依照自己的預算與需求來挑選樓層戶,11樓以上是建商保留戶。」或許是過去大夥有20、30年老鄰居情誼,選配過程十分順利,短短時間就協商完成。

「我覺得社區能如此順利都更,和大家有相同目標,凝聚共識有關。」劉女士坦言,當時自己純粹抱持著「反對會延誤鄰居們權益」的態度,加上社區內有住戶是建築師、水電師傅等專業人員,舉凡遇到相關問題都能給予大家理性建議,「帶頭的人很重要,必須夠客觀、也遵守法規,又樂意傾聽鄰居長輩們的意見,很幸運我們有這樣的好鄰居,才能加速促成美事一樁。」加上中華工程公司當時直接在社區附近設辦置公室據點,有問必答的積極態度也讓居民更放心。

由於許多老鄰居年事已高,禁不起搬家或稍有延誤的折騰,劉女士直言:「決定參加都更那年母親已經82歲,我們是在社區附近還有房子,母親才能不用離開熟悉的生活圈,幸好大樓興建速度還算快,讓母親能開心搬回新家,她適應得非常好,非常滿意新家環境。」

從舊公寓變新大樓,劉女士觀察,除了有保全物管代收包裹信件,每一樓層電梯都有獨立刷卡門禁,加上住戶們約定社區車位不對外租賃,整體安全性更上一層樓。如今昔日舊鄰居見面,大夥都充滿喜悅之情,唯一較有壓力的是,過去舊公寓時期因幾乎無公設,每月管理費只要繳400元,如今大樓管理費每坪90元,平均一戶每月管理費約4、5千元,對部分退休長輩來說是一筆不小開銷。


Sponsored by:台灣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