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診聊室】長輩準備退休了…退休族如何用ETF打造穩定現金流?只用高股息ETF過退休生活安全嗎?

不論是股海老手或是投資小白,面對詭譎多變的股票市場總是會有許多實務上的疑難雜症,卻沒辦法靠自己查詢到解答,Yahoo奇摩股市每周定期「海巡」新聞留言區、Ptt、Dcard等投資社群,挖掘投資人實際遇到的投資盲點,並邀請各領域專家前來診「聊」,也歡迎讀者們於文章留言區留下你的疑問,就有機會得到詳盡的解答!

本周【投資診聊室】要解答的是來自網友疑問:長輩準備退休了,需要穩定現金流,該怎麼準備?

網友自述:父親最近準備退休,打算將手上個股持股出清,改成投入ETF,近年高股息類型ETF熱門,便建議父親可以買高股息ETF,打造穩定的現金流。目前熱門的高股息ETF有非常多檔,好奇應該集中鎖定一支集中建倉,還是分散著買,降低風險?

如同網友所述,投入高股息ETF領取配息,是現在多數退休族、存股族的做法,不過,只靠高股息ETF也有風險,以下三點要注意:

  • 配息再投入

若長輩還有其他現金流來源,不是完全依靠ETF配息維持生計的話,建議可以將領到的ETF配息,部分撥出,讓領到的股息再投入到ETF內,持續累積股本,複利效應會更驚人!

  • 小心賺股息、賠價差

大家最常形容配息就形同於「從左手換到右手」,也就是雖然領到了股息,但除權息後股價也會受到影響,要避免這種情況,最好選擇「股價與填息紀錄都很穩定」的標的。以往高股息ETF就跟牛皮股一樣,股價常年都維持在固定水位,不過近幾年台灣投資人熱衷追捧高股息ETF,讓有些高股息ETF也跟飆股一樣,不只配息大方,股價還會漲。

廣告

但要小心高股息的本質畢竟跟市值型ETF不同,並沒有跟大盤績效連動,會配又會漲的高股息ETF並不是市場常態。選擇高股息ETF的基本訴求就是穩健、填息與配息紀錄好,千萬不要抱著錯誤期待。

  • 分散標的,減稅、資金運用更彈性

如果完全集中一檔ETF,依靠它的配息來維持現金流,也會有風險。

  1. 稅務成本可能很高

  2. 領息時間間隔較長,資金來源缺乏彈性

  3. 一旦配息不如預期,可能無法維持生活所需。

因此建議,如果可以分散幾檔ETF,或者考慮打造「月月配」的現金流,定期檢視績效,調整比例,不失為一個好作法。不過標的數目也不建議太多,以免散彈打鳥,若個別標的本金小,績效也跑得慢。

以上羅列幾點,透過高股息ETF打造現金流的要點,不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前提:千萬不要把退休金全部放進股票ETF,並沒有任何一檔股票、ETF可以穩定「保本」。

首先,一定要先請長輩將緊急預備金預留起來。

年長退休族群,隨著身體老化,可能會有突發性大筆醫療支出,或者長照需求,當有緊急資金需求時,若不得已得變賣ETF才能應急,反而得不償失。

這筆預備金可能是50萬、100萬,建議要放在可以保本,且能隨時動用的地方,例如高利活存帳戶、高利定存

延伸閱讀》【存出一桶金】銀行利率這麼低為什麼還要定存?如何定存最划算?3大定儲小技巧

其次,退休族可以考慮配置一定比例的債券或債券ETF,來抵禦股市波動的風險。市場上也有人提出公式「100-年齡」作為股票配置比例,例如以60歲年輕人來說,合適的股債配置則為40%與60%,可以酌情參考。

另一個常見的退休工具是儲蓄險,能夠以穩定、低風險方式複利增值年限放得越久,報酬率越高,在滿期後幾乎無風險,每年穩定增值,相當適合退休族群。不過要留意的是,在未滿期解約會損失本金,不適合期望短期內賺取高報酬的族群。

綜上所述,退休族若想要透過高股息ETF打造現金流的三大步驟:

  1. 確保有可隨時動用的緊急預備金,不管是活存、定存、儲蓄險

  2. 配置一定比例的債券或債券ETF,抵禦股市的系統性風險

  3. 慎選高股息ETF標的,分散風險,留意配息與填息紀錄

延伸閱讀:退休理財術-配息型ETF 退休族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