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元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微增,印度新廠Q2完工鎖定輕型商用電車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東元(1504)下午應交易所之邀舉行業績說明會,總經理范炘指出,整體第一季相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毛利率約在24%至28%。東元印度廠預計今年第二季竣工,切入印度國產化商用車,鎖定輕型商用電動車市場,北美則以電動巴士及校車為主,台灣今年電動車營收可望成長三倍。 范炘指出,中國大陸儘管解封,但仍未回到疫情前穩定的水準,整體預估1-2月是最差,3月已有漸漸回升跡象,整體第一季較差,第二季會好轉。三大事業群第一季來看,機電系統預估營收年增7-11%,智慧能源增幅最大達55至59%,智慧生活則下滑28至24%,主要為去年同期還有一次性專案,若扣除仍有年減6-10%的幅度,單季毛利率約在24%至28%,整體首季營收較去年同期微增。

針對土地資產部分,董事長邱純枝指出,「台北生技園區」是由東元集團旗下世正開發斥資50億元建造經營,滿租時每年可收租金4億元;新莊舊廠、松江大樓二件資產亦進入開發,其中松江今年2月底開工,樓板建設招標中,至於越南及印度都如期運作中。

范炘指出,電動車領域,東元主打T Power+系列200/250kW,有鑒於北美中、大型電動巴士大多採用中置馬達,東元切入商機,看準2023-2026年補貼校車及巴士每年汰換5萬台校車及2.8萬台市區巴士商機;另外,2023年至2026年補助新商用車及二手改裝車,鎖定中型貨卡市場每年15萬台,潛力商機約8億美元。

此外,東元也主打T Power 2合1動力系統,由於印度3-5噸輕型商用車大多採緊湊設計動力總成,整合馬達及驅動器,看準印度政府獎勵汽車製造生產及補貼購買電動車商機,東元印度廠預計今年第二季竣工,將切入印度國產化商用車市場,鎖定商用車動力市場。

范炘表示,海外電動車佈局是以台灣經驗為基礎出發,今年台灣電動車營收估計有三倍的成長,海外北美市場以電動巴士及校車為主,印度朝輕型商用車為主。

東元2022年度北美市場對機電系統事業貢獻將近30%,年增50.2%,將擴大北美營運規模,計畫將增設墨西哥產線,轉移越南廠產能近短鏈生產,就近供應市場,而越南廠則轉型提供當地內銷及生產東南亞、澳洲、歐洲市場所需產品。

范炘指出,儲能市場中,東元在用電大戶級的儲能已參與很久,今年1月成立創儲營運發展事業處,也是資源整合,將從自有案場建立到維運、服務、售電,再切入代操/代管至聚合營運。

東元2022年合併營收583.15億元、年增13.8%,創下歷年新高,在機電系統、智慧能源、智慧生活三大事業成長,及原物料價格回跌、毛利率提升至22.6%,營業利益約50.7億元,年成長34.9%,不過受到富邦媒去年股價重挫,包括富邦媒未實現損失約8億元、加計其他轉投資損失約11億元,每股侵蝕約0.4元,使得去年全年每股盈餘降至1.64元,擬配發現金股利1.5元,扣除富邦媒影響數,則配發率逾74.6%。

東元去年第四季營收為150.58億元,年增9.4%,主要為機電系統於北美地區的營收成長及智慧能源的工程營收持續成長,毛利率為23%,較去年同期增加2個百分點,因馬達產品售價調漲反應及美元匯率升值所致;單季每股盈餘為0.48元,因上一季認列股利收入3.55億挹注,因此較0.51元略減,但優於去年同期0.42元。

三大事業去年第四季及全年營收來看,機電系統受惠北美地區成長,分別年增12.9%及14.7%;智慧能源因工程收入增長(IDC工程/儲能系統等案),營收分別年增63.7%及43.1%;智慧生活因前年有一次性班班有冷氣的政府專案貢獻,致使比較基期較高,使得全年營收年減24.1%及0.6%。

2022年事業群營收比重來看,機電系統佔比52.4%,智慧生活27.3%,智慧能源13.8%,其它則為6.5%。

展望2023年,能源工程在離岸風電變電站、儲能系統工程、IDC資通訊工程等訂單滿手;機電系統聚焦在電動車動力系統除今年將發表東元自主設計製造的新一代動力系統之外,也加速印度、北美等市場,印度新廠將在今年第二季啟用,量產工業馬達及電動車馬達。

東元指出,2023年成長動能來自智慧能源、機電系統二大事業群,智慧能源以IDC持續帶動成長,往離岸風電及創能及儲能領域,要達到台灣2025再生能源佔發電比重的20%;機電系統因美國Oil&Gas設備電氣化及廢熱回收,將持續帶動高效率馬達/ 變頻器/節能方案等成長,加上台灣電費上漲,高耗能產業整廠節能改造商機以及EV動力系統的電動巴士及貨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