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劍,中鋼成功開發高附加價值磁性材料,跨入多產業領域供應鏈

【財訊快報/記者張家瑋報導】中鋼(2002)宣布成功開發出「軟磁材料」、「硬磁材料」及高技術門檻之「旋磁材料」等高附加價值產品,應用場域除了直流無刷馬達、電動車、無人機之外,觸角進一步延伸至車用充電樁、低軌道衛星、雷達、通訊及半導體設備等多領域供應鏈,實現精緻鋼材推向全球市場目標,從原本的鋼鐵材料製造者,轉變成為多元材料的供應者。中鋼表示,多年來致力提升鋼鐵製程副產品之附加價值,包括:煤焦油、高爐石、轉爐石皆可循環再利用,分別提供集團關係企業中鋼碳素、中聯資進一步生產精緻化學品及營建材料。而冷軋製程中的氧化鐵粉副產品,更是工業材料「鐵氧體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亦供應集團關係企業高科磁技加工製造成「軟磁材料」、「硬磁材料」及「旋磁材料」,力助集團以磁性材料跨入電動車、車用充電樁、直流無刷馬達、低軌道衛星、無人機、雷達、通訊及半導體設備等多領域供應鏈。

「軟磁材料」主要分為錳鋅與鎳鋅軟磁鐵氧體,其中錳鋅軟磁用於信號傳輸、能量轉換及抗電磁干擾,而鎳鋅軟磁多做為功率電感元件及電磁屏蔽材料等電子產品。中鋼與國際知名大廠透過前期參與的方式,在電子產品設計初期即配合進行材料開發,已成功開發出國內第一代高特性寬溫低功率損耗錳鋅軟磁產品,並應用於電動車、車用充電樁、無線充電器等用途。

因應全球節能減碳趨勢,永磁式馬達已成為業界發展主流,使得硬磁鐵氧體磁粉/磁石之「硬磁材料」受到矚目。鋼鐵冷軋製程中的「氧化鐵粉」副產品本身即為「硬磁鐵氧體磁粉/磁石」產製所需之關鍵原材料,中鋼已可將氧化鐵加工製成「高階鐵氧體磁粉與磁石」,並應用於節能直流無刷馬達、電動車、自動化系統設備等用途。

「旋磁材料」是磁性材料中技術難度最高的產品,主要應用於微波通訊,因其價格高,故成為磁性材料精緻化發展的重要方向。中鋼自2007年即投入「旋磁材料」開發,已與學界合作成功開發出國內首台「新式鐵磁共振儀」,成為臺灣首家且唯一的旋磁材料供應廠商,並跨入低軌道衛星、無人機、雷達、通訊及半導體設備等多個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