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成交金額不含盤後定價、零股、鉅額、拍賣及標購
東陽 個股留言板
【時報-台北電】大陸第一季新車市場雖出現衰退,不過隨對岸政府提出刺激新車銷售政策,近來市場買氣已有好轉,包括東陽(1319)、廣華-KY(1338)、麗清(3346)等汽車零件廠樂觀下半年大陸的OEM(原廠委託製造)市場將可優於上半年,若再加上新能源車新單開始出貨,及全球晶片等關鍵零件供應持續舒緩,整體OEM將可有明顯增溫。 東陽今年以來業績持續成長,不過觀察出貨狀況,以AM(售後維修)市場需求成長動能較大,相較之下,OEM事業成長動能較低,以今年前四月為例,累計營收20.71億元,年增僅1%。 不過,東陽認為,目前大陸各地方政府續祭出購車補貼政策,當地新車市場已經逐步回穩,將有助於大陸OEM市場增溫。至於台灣市場,由於晶片等關鍵零件供應不若去年緊張,也有助於出貨成長。 再加上東陽布局電動車有成,配合電動車新單新增的三廠產能也陸續投產,其中供應美系電動車大廠的上海廠在5月試量產後,6月將放量出貨,法人看好將成為挹注新一波成長動能。 廣華受大陸主要客戶在第一季拉貨力道趨於保守影響下,今年以來業績衰退,不過4月已開始回穩。 廣華指出,目前下游客戶仍採較保守態度下單,但觀察到當地新能源車正快
美國持續升息,但壽險公司對宣告利率調整幅度相對保守,首季利變型保單年減約3成,加上金融市場波動,投資型保單買氣不佳,壽險業者對今年新契約保費成長不樂觀,但業者認為,只要美債殖利率下降,利變型保單就有機會回溫。
【時報-台北電】受惠歐美AM(售後維修)市場庫存調整進入尾聲,加上客戶新品開發、關鍵零組件拉貨、品牌車廠啟動回補,市場看好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將恢復成長,且汽車零組件市場首季亦可望觸底,帶動相關概念股東陽(1319)、裕隆(2201)走強。 根據研調機構TrendForce統計,去年全球汽車銷量為8,105萬輛,年衰退0.1%,較2021年銷量近乎持平,並預估今年全球汽車市場銷量將有望恢復成長態勢、回到8,410萬輛,年增3.8%。 此外,AM汽車零件市場也增溫,加上OEM(原廠代工)汽車零件客戶新單挹注,激勵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獲利節節攀升,首季稅後純益4.9億元,季增42.73%、年增62.74%。自結4月稅前盈餘也達3.01億元,年增47%,改寫同期新高;累計前四月稅前盈餘9.27億元,也創下2016年8月以來同期高,每股稅前盈餘1.54元。 隨市場回溫,東陽AM、OEM事業群同步升溫,也將持續配合新能源車發展趨勢,布局新市場。 而汽車大廠裕隆首季獲利也出現大轉機,首季稅後純益1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23元,終結自去年第二季以來的連三季虧損。 展望後市,裕隆也有三項重
受惠歐美AM(售後維修)市場庫存調整進入尾聲,加上客戶新品開發、關鍵零組件拉貨、品牌車廠啟動回補,市場看好2023年全球汽車銷量將恢復成長,且汽車零組件市場首季亦可望觸底,帶動相關概念股東陽(1319)、裕隆(2201)走強。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3年5月16日電)汽車零配件廠東陽(1319)今天預期,中國下半年原廠委託製造(OEM)市場可較上半年佳,台灣晶片短缺問題好轉,預估東陽台灣OEM業務可隨新車市場同步成長。東陽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法人預估東陽中國大陸3個廠區量產後,電動車業績占比將從目前的10%,最快到2025年可提升至25%至30%。東陽下午受邀參加券商舉行法人說明會,觀察原廠委託製造(OEM)市場,東陽指出,中國首季新車市場衰退約6.7%,4月至5月有長假因素,中國持續提出刺激新車銷售方案,預估中國下半年OEM市場會比上半年好。至於台灣OEM市場,東陽指出,之前受晶片短缺影響,不過目前晶片短缺問題好轉,台灣車廠預估新車成長,由於東陽涵蓋大部分台灣車廠外包訂單,預估東陽台灣OEM業務可隨著新車市場同步成長,此外外銷北美和日本市況不錯。在售後維修市場(AM),東陽表示,第1季是北美AM市場旺季,比平時成長幅度大,前4月AM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成,主要是通膨帶動二手車消費需求,也提高AM件使用機率。東陽集團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主要廠區位於中國大陸,其中長春富維東陽合肥分廠,預計10月開始量產
【時報-台北電】隨著AM(售後維修)汽車零件市場續穩定增溫,再加上OEM(原廠代工)汽車零件客戶新單挹注,東陽(1319)自結4月稅前盈餘3.01億元、年增47%,創同期新高,累計前四月稅前盈餘9.27億元、年增57%,創2016年8月以來同期新高,每股稅前盈餘1.54元。 觀察東陽今年以來業績表現,可以發現主要受惠AM事業成長動能佳,累計前四月AM營收52.82億元,年增11%。儘管進入第二季AM行業傳統淡季,不過東陽表示,今年AM市場需求優於預期,全年可趨於穩定。 AM車燈零件廠堤維西(1522)亦表示,今年以來AM市場需求確實優於預期,目前雖進入淡季,但訂單仍相當平穩。堤維西認為,疫後歐美市場恢復正常拉貨,目前油價處於相對低點,都有助於需求增溫,雖有全球經濟陰霾籠罩的不利因素,但反而可能有助於汽車保有年限更為拉長,使得AM維修零件需求更增。 堤維西第一季營收47.1億元、年增2.2%,雖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26.9億元,不過堤維西說明,主因去年第一季有匯兌收益,今年第一季若單看本業,則優於去年同期。 AM煞車系統零件廠永新-KY(4557)第一季營收6.94億元,同樣較去年同期微幅
【時報-台北電】東陽(1319)訂5月16日14時受邀參加元大證券舉辦之法說會,說明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地點位於台北市寶慶路69號4樓。(編輯:邱致馨)
日 期:2023年05月15日公司名稱:東陽(1319)主 旨:東陽應元大證券邀請參加法說會發言人:許芳華說 明:符合條款第四條第XX款:12事實發生日:112/05/161.召開法人說明會之日期:112/05/162.召開法人說明會之時間:14 時 00 分3.召開法人說明會之地點:台北市寶慶路69號4樓4.法人說明會擇要訊息:本公司受元大證券邀請參加於112年5月16日舉辦之法說會,說明本公司之營運概況、財務及業務狀況相關事宜。5.其他應敘明事項:無完整財務業務資訊請至公開資訊觀測站之法人說明會一覽表或法說會項目下查閱。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東陽(1319)自結2023年4月合併稅前盈餘為3.01億元,較去年同月成長47%,創歷年同月新高,今天盤中股價逆勢力守紅盤之上,東陽表示,AM、OEM事業群因應市場逐漸回穩,加速生產與物流排程,滿足客戶交貨需求。 東陽4月合併營收為17.55億元,年減2.15%,公司自結4月合併稅前盈餘為3.01億元,較去年同月成長47%,創歷年同月新高,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為73.53億元,年增7.85%,稅前盈餘為9.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創2016年以來8年同期新高,每股稅前盈餘為1.54元。 東陽表示,AM、OEM事業群因應市場逐漸回穩,加速生產與物流排程,滿足客戶交貨需求,同時配合新能源車發展趨勢,持續布局新市場,希望為營運增添助力。
東陽(1319)自結4月稅前盈餘3.0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創同期歷史新高,累計前四月稅前盈餘9.27億元,年增57%,創2016年8月以來同期新高,每股稅前盈餘1.54元。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東陽(1319)自結4月合併稅前淨利3.0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創同期歷史新高。累計前4月合併稅前淨利為9.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創2016年以來8年同期新高,每股稅前盈餘1.54元。東陽自結4月合併營收17.55億元,月減19%,年減2.15%,主要受到4月清明連假工作天數少所致,不過單月合併稅前淨利3.0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7%,創同期歷史新高。東陽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73.53億元,較去年同期累計成長7.85%,創5年以來同期新高;累計合併稅前淨利為9.2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創2016年以來8年同期新高,每股稅前盈餘1.54元。東陽指出,AM、OEM事業群因應市場逐漸回穩,加速生產與物流排程,滿足客戶交貨需求,同時配合新能源車發展趨勢,持續布局新市場。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3年5月15日電)汽車零配件廠東陽(1319)今天上午公布4月自結稅前獲利新台幣3.01億元,較去年同期2.05億元成長47%,創歷史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4月東陽自結稅前獲利9.27億元,較去年同期5.92億元成長57%,是2016年以來8年同期新高,累計每股稅前純益1.54元。東陽指出,售後維修市場(AM)、原廠委託製造(OEM)事業群因應市場逐漸回穩,加速生產與物流排程,滿足客戶交貨需求,此外配合電動車發展趨勢,持續布局新市場。東陽積極布局電動車應用,本土投顧法人日前指出,今年和2024年東陽預估有3座新廠量產後,到2025年電動車業績占比可大幅提升至25%至30%。展望今年營運,本土投顧法人先前預期,東陽今年集團業績可年成長6%至8%,集團合併毛利率上看25%。
【時報-台北電】東陽(1319)公布112年第一季財務報告,營業收入55.98億元,稅前淨利6.25億元,本期淨利4.9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4.9億元,基本每股盈餘0.83元。 董事會決議配發現金股利2.5元,6月26日除息,最後過戶日6月27日,停止過戶期間6月28日~7月2日,除息基準日7月2日,現金股利發放日7月21日。(編輯:邱致馨)
日 期:2023年05月08日公司名稱:東陽(1319)主 旨:東陽董事會決議配息基準日發言人:許芳華說 明:1.董事會、股東會決議或公司決定日期:112/05/082.除權、息類別(請填入「除權」、「除息」或「除權息」):除息3.發放股利種類及金額: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5元4.除權(息)交易日:112/06/265.最後過戶日:112/06/276.停止過戶起始日期:112/06/287.停止過戶截止日期:112/07/028.除權(息)基準日:112/07/029.債券最後申請轉換日期:不適用10.債券停止轉換起始日期:不適用11.債券停止轉換截止日期:不適用12.現金股利發放日期:112/07/2113.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東陽(1319)4月合併營收為17.55億元,年減2.15%,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為73.53億元,年成長8%,為5年同期新高。 由於清明連假工作天數少,東陽自結4月合併營收17.55億元,年減2.15%,其中AM事業4月合併營收13.31億元,較去年同月成長1%;OEM事業4月自結合併營收4.24億元,較去年同期累計成長1%。 東陽持續優化產線,提升業績規模,今年前4月合併營收73.5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創5年同期新高,其中AM事業前4月合併營收 52.8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OEM事業前4月合併營收20.71億元,年成長7%。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東陽(1319)自結4月合併營收17.55億元,月減19%,年減2.15%,主要受到4月清明連假工作天數少所致;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73.53億元,較去年同期累計成長7.85%,創5年以來同期新高,持續優化產線,提升業績規模。 東陽指出,AM事業4月合併營收13.3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為52.8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東陽OEM事業4月合併營收4.24億元;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20.71億元,較去年同期累計成長1%。整體OEM累計營收76.88億元,年成長7%。
(中央社記者鍾榮峰台北2023年5月8日電)汽車零配件廠東陽(1319)今天上午公布前4月自結合併營收新台幣73.53億元,較去年同期68.18億元成長7.85%,創5年來同期新高。其中東陽自結4月合併營收17.55億元,較3月21.68億元下滑19.1%,比去年同期17.94億元微減2.15%。東陽指出,4月營收減少主要是清明連假使得工作天數較少。其中東陽4月售後維修市場(AM)事業自結營收13.3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前4月AM自結累計營收52.8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東陽原廠委託製造(OEM)事業4月自結營收4.24億元,前4月自結累計營收20.7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展望今年營運,本土投顧法人先前預期,東陽今年集團業績可年成長6%至8%,集團合併毛利率上看25%。在電動車布局,法人指出,東陽集團去年電動車相關業績占比不到10%,預估今年至明年包括中國大陸安徽合肥、上海、以及綠色製造基地等3個新廠帶動下,預估到2025年電動車業績占比可到25%至30%。
【時報-台北電】車用市場成兵家必爭之地,法人對車用布局著墨深的供應商看法趨於正面,中信投顧指出,大陸車市先前雖遇逆風,但東陽(1319)當地OEM業務仍維持正成長,初評給予「增加持股」投資評等;金控旗下投顧則看好致伸(4915),看好轉型綜效顯現,車電、物聯網(IoT)成長雙主軸。 中信投顧指出,東陽經營管理階層預期,第二季營收與上季持平至小幅季增,售後維修(AM)方面,美國4月五大湖區都還有出現下雪狀況,下雪會增加碰撞機會;AM旺季主要在第一季與第四季,今年旺季有望延長至6月中。其次,OEM業務方面,4月OEM產能利用率為70%,5、6月為大陸傳統汽車淡季,產能利用率可能出現下滑,整體而言,OEM營收與第一季相當。 放眼後市,東陽有特斯拉、福斯等電動車廠訂單入袋,未來將貢獻業外稅後投資收益,成為大陸OEM成長新動能。法人說明,特斯拉、福斯訂單今年開始量產,特斯拉尋找第二供應商,而福斯也首次以非合資身分與供應鏈合作。投顧法人預期,特斯拉2023年將貢獻近4,500萬業外投資收益,明年將新增奧迪電動車訂單,新訂單總量逾百萬輛,預期將貢獻近1.5億投資收益。 法人認為,致伸第二季持續受到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