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設計高價股 內外資力拱

台股多空交鋒波動大增,COMPUTEX成部分資金獲利了結時機,IC設計指標股歷經回檔,內外資此時跳出來高喊反攻,美銀證券瞄準聯發科深化與輝達合作,一口氣將股價預期升至1,660元、外資最高;凱基投顧則看好M31大啖傳輸介面IP需求成長商機,初評喊買、期許股價走出谷底。

多家外資近期展開調升聯發科目標價追逐戰,摩根士丹利證券長期看多聯發科後市,5月初將股價預期調高為1,388元後,瑞銀證券緊接著升評「買進」、推測合理股價拉上1,550元,大摩再基於AI智慧機、AI PC與雲端AI ASIC商機貢獻,給出1,588元股價預期,直到美銀證券最新加入戰局,進一步將外資看聯發科拉高到1,660元新天價。

摩根士丹利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聯發科2018年設計網通大廠思科(Cisco)交換器網路ASIC,最近則著手Google的TPU ASIC,產品組合又加上ARM架構伺服器CPU,聯發科未來有能力提供類似輝達Rubin GPU架構的新一代雲端AI晶片客製化設計服務。

美銀證券認為,聯發科透過與輝達、ARM緊密的合作關係,將帶動業務持續上揚。ASIC市場規模2023~2028年將以43%年複合成長率狂奔,屆時整體市場規模上看450億美元,若聯發科奪得10%市占,2026年將可額外提供18.4%的營收揚升空間。

同為千金股的M31,則迎來凱基投顧初評「買進」,並給予1,530元推測合理股價。凱基投顧指出,透過與台積電密切合作,M31開發出先進製程基礎元件IP,目前是亞洲唯一能提供7奈米以下基礎元件IP的第三方IP業者。隨AI與高效能運算(HPC)蓬勃發展,傳輸介面IP需求大幅增加,製程技術也持續升級以滿足最新的效能要求,2023~2025年獲利年複合成長率上看32%。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