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FA 134項目 即起中止關稅優惠

大陸今年5月底公布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中,涉及石化、紡織、機械、鋼鐵及金屬、運輸工具等共134項產品關稅減讓,並於6月15日生效,即該等產品15日起,出口至大陸將面臨1%~12%不等的關稅。

據統計,上述134項產品去年出口至大陸金額約98億美元,占台灣總出口額約2%。專家指出,之後為了規避關稅,相關台廠或會轉往大陸設廠。

去年4月,大陸商務部就台灣禁止大陸逾2,500項商品進口進行貿易壁壘調查,稱違反ECFA有關規定,並於去年12月確定台灣對大陸構成貿易壁壘,公告今年元旦起中止12項石化產品關稅減讓,成為陸方第一批叫停的ECFA早收清單項目。

520過後兩岸關係惡化,大陸5月31日以台灣仍未採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等為由,決定6月15日起,再中止134項關稅減讓。

由於第二批中止優惠關稅產品涉及多個產業,廈門台協榮譽會長吳家瑩分析,第一波針對石化業,這在台灣多屬大型企業如台塑等,且許多業者在大陸早已建廠。但這次涉及到機械與汽車零件等關稅,會延伸衝擊到許多台灣中小企業。因為台灣沒有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有些中小企業會將半成品先運到大陸加工轉出口,未來對成本的影響勢必明顯。

台灣機械工業公會也表示,一旦銷大陸產品關稅由0%恢復到5%~10%,預估原受惠的台灣相關設備在大陸市占率初期恐下滑4%~5%,出口值預估減少約1.1億~1.4億美元,約占總體機械出口值約0.5%。

至於接下來大陸會不會一口氣叫停ECFA,工總大陸處處長黃健群表示,大陸對個別產業似都還保留一點餘地,因為大陸還是希望和台灣談。近期經濟部已邀集相關產業進行座談,強調會積極協助廠商排除困難。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
2022財稅四新制 綜所稅最有感
明年電視面板出貨估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