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F首公布台灣科技500強 台積電只排第二 鴻海居第一
CRIF中華徵信所(31)日首度公布2024年版台灣混合500大科技業(以下簡稱500大科技業)營收排名調查結果,台積電只排名第2,鴻海位居第一名!經營績效方面,其中華城電機(1519)以綜合得分91.17分摘下首次混合科技業百強王座。
延伸閱讀》CRIF「科技百強」 華城電機拿下首屆王者 台積電績效排第6
CRIF也分析其中六成分布在5G、AI、太空、半導體、再生能源、電動車及精準醫療7大戰略產業供應鏈。台灣科技前十名中,和碩聯合科技、廣達電腦、仁寶電腦工業排名第3名至第5名。第6名至第10名依序為緯創資通、英業達、華碩電腦、文曄科技及聯發科技。
CRIF指出,有鑑於當今科技業的範圍極廣,並不該侷限在電子業本身,因此今年在排名取樣定義上,擴大將所有與科技產品及科技服務相關的上中下游供應鏈企業都納入。
為更符合500大科技業的完整面貌,去年未納入的化學、生技、塑膠、金屬、機械、電機、汽車、資訊服務業,都在今年首次納入,這項調查則是以2023年度的個體財報為排名基礎。
科技業Top 20 營收均達千億元
CRIF指出,2024年新定義下的500大科技業排名,取決點為2023年營收16.77億元。營收前10大企業中,前7名排名順位與去年相同,顯示這7大科技業的地位穩固。而第8名與第9名的華碩電腦和文曄科技是首度進入500大科技業,聯發科技則維持第10名。在新的定義下,500大科技業營收排名第11名至20名,也出現新的排名組合,包括排名第12的中華電信、第18名的宏碁都是首度進入500大科技業。華碩電腦、文曄科技、中華電信及宏碁的出現,突顯現今科技業品牌服務業以及電子通路業,在科技業的貢獻及重要性並不亞於科技製造業,台灣在看待500大科技業時,也要改變只重視製造業的思維。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500大科技業營收前20大企業均為營收達1000億元以的企業。
AI新世代 500大科技業將優於過去十年
在新的定義下追溯與2022年的500大科技業對比,2023年500大科技業營收總額為17兆7,890億元,較2022年的18兆5,042億元,小幅衰退3.87%。顯示500大科技業2023年受到全球產業高庫存去化的影響。若單獨比較,500大科技業的表現相對於500大綜合企業(不分行業)和500大製造業較佳,這兩者的營收分別衰退了6.03%和10.88%。然而,500大科技業的表現略遜於500大服務業,後者的營收衰退為2.16%。
2023年500大科技業稅後純益總額為1兆9,125億元,相較2022年的2兆1,074億元衰退了9.25%,同時也是連續獲利衰退。CRIF認為500大科技業獲利衰退,顯示科技產業在全球核心供應鏈居於關鍵性地位,因此當產業遭受景氣影響時也會即時反映在業績上;另一方面,500大科技業過去兩年也因應美中科技戰中,全球供應鏈移轉的新布局與調整期,目前這段調整期已近尾聲,500大科技業在進入AI新世代的表現將更優於過去十年。
CRIF也分析在500大科技業中有303家企業屬於5G、AI、太空、半導體、再生能源、電動車及精準醫療,而7大戰略產業供應鏈占500大科技業家數的60.6%,這正是500大科技業在AI新世代表現將優於過去十年的底氣。若以一家企業跨多個戰略產業來計算供應鏈家數,以半導體供應鏈最多,共有111家,其次為電動車供應鏈98家、5G供應鏈83家、AI供應鏈57家、太空供應鏈50家、再生能源供應鏈47家、精準醫療供應鏈19家,跨產業家數合計共465家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