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文化】范姜家族創新姓 來臺拓墾起新屋

【民報文化】范姜家族創新姓 來臺拓墾起新屋

范姜祖堂周邊客家老屋共有五間,雖然歷經不少改建,但仍不失為客家建築的樸實特色,其屋脊起翹方式與作法及對於歇山的傳達方式,都與漢人堂屋形式不同。 清初,廣東惠州府人范集景,娶妻雷氏,生子范文質。范集景早逝,雷氏因家貧無力撫養孤子而再嫁姜同英。這位繼父對范文質視如己出,將其撫養長大。之後,范文質娶妻後,為報答繼父姜同英的養育之恩,於是決定將子孫皆冠以「范姜」兩字。乾隆元年(1736年),范文質的二子隻身來台,在新屋開墾,後來其餘兄弟陸續來台。范姜家族在台灣繁衍其脈,成為台灣獨有的姓氏。 范姜家族來臺拓墾取得墾照,建立「姜勝本」墾號後,逐步向內地開拓廣大土地:南以社子溪為界,東至今楊梅區上田里的營盤腳,西抵今新屋區石牌里的石牌嶺,北達今觀音區大堀里的大堀坑。經過百餘年的努力,范姜一族不但使荒野變田園,並且吸引了眾多拓荒者遷入此地。 在范姜先祖胼手胝足之下,短短數年的墾殖已擁有多處田產。開墾有成的范姜族人於咸豐4年(1854)特地從福建廈門等地運來上等杉木及磚瓦,興建祖堂。氣派宏偉的大厝令鄉民競相走訪,當地人引為盛事,以客語稱其為「起新屋」,因此「新屋」便成為當地的地名,沿用迄今。 客家特色建築之代表[nop] 新屋范姜祖堂(文化局提供)[/nop] 現存的范姜老屋原是三合院式的多橫屋建築,後來做為祖堂使用,因此現人將之稱為「范姜祖堂」。范姜祖堂周邊客家老屋共有五間,皆比鄰於中正路巷內的右側。隨著時光的遷移,昔日的樣貌已歷經不少改建,但仍不失為客家建築的樸實特色,無論是白灰外牆,卵石牆基的樸實樣式;還是深紅磚材,大器奪目的老屋風格;每座老屋皆訴說著它獨有故事。此外,其土磚及瓦所建造的結構,屋脊起翹之方式與作法以及對於歇山的傳達方式,都與漢人的堂屋形式不同。 現存五座老屋的格局都是三合院格式,整體建築呈口字形。雖然每棟的方位、格局均略有差異,裝飾的作法也因興建的時間而略有不同,但整體上仍顯現出客家建築特有的風貌。祖先牌位供奉於後堂的中央,其內擺設莊嚴肅穆,前堂與後堂中間的內天井,則是族人祭祖的空間。兩側開放式的橫屋,分別供奉觀世音菩薩與張天師,是宗祠中少見的案例。 「陶渭」匾額 兩字意謂范姜 老屋的門牌號依次為桃園縣新屋鄉新生村中正路110巷一、二、三、六、九號,其中第九號是是面積最大也是范姜家族的精神中心。合院內的門額常可看到掛有「陶渭」字眼的匾額,以陶渭二字稱之,乃因有其特殊意涵。「陶」指的是「陶朱公范蠡」,「渭釣」二字則隱涉姜子牙渭水釣魚,因此「陶渭」兩個字合起來即是范姜。此外,門口的青石板、堂內的香爐及陶缸都是兩百年前從中國大陸運來的珍貴古物。 祖堂建築的裝飾特色,大致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藉由原始建材自然顯示出來的裝飾效果,尤其部分牆面上之尺磚,在燒製過程中因火候不均所生成的焦黑色,經鋪設成牆面之後,更具樸實之裝飾性。 2. 石作雕飾:這部分僅見於少數幾處轉角壁柱基礎,以及各廊柱之柱珠部分,大體上石作部分僅施以單純之淺雕紋飾。 3. 木構裝飾:木座雕飾線條多幾何線條,而少有自然花鳥的細膩雕飾。 4. 屋頂脊帶的泥作:當初係運用彩色碎瓷碗片為剪黏材料,裝飾主題則以牡丹、花鳥、龍鳳為主。 位在范姜祖堂左側的六號建築最為檢僕。除正門兩側的窗上,用書卷橫批泥塑外,再也無任何的裝飾,其屋脊的高低有序,反映出傳統生活空間對倫理序位的要求。正門兩側的楹聯:「陶六肇基光甲第,渭發徵瑞彩煥寅階」中,「甲第」、「寅階」隱喻「甲寅」,則證明了范姜新屋建於咸豐4年甲寅。高懸於祖堂內的「陶釣家聲」匾,也正向後人說明先人苦心經營墾殖之辛勞。[nop] 范姜祖堂(文化局提供)[/nop] 祖堂南側第二座合院 保存最為完整 祖堂南側第二座合院為五座古宅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同時也是細部作法較為華麗、裝飾較多的合院。本院裝飾雖然較其它數座合院更為細緻華麗,但較之閩南宅第建築,仍顯得簡樸沉穩,少許細膩的雕飾與客家建築的材料組合相結合,反而更凸顯對比與烘托的效果。正身主要的裝飾,首先表現在明間正門兩側裙堵的「卍」字形磚砌圖案,以及細心搭配的磚材窯燒紋路。 此外,交趾陶燒製的水車堵以及「陶渭流芳」門匾、禾坪地面保留石塊鋪設,伸手山牆面尖花籃雕飾等,均使本座合院增色不少。正門兩側屋簷下交趾燒貼成的故事人物像,其上寫著「十月先開嶺上梅」、「蓬門今始為君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此類極為富麗的裝飾,大多只出現於廟宇中,少見於民宅,由此可知范姜家族曾有段富甲一方的風光日子。 祭祀祖堂,兼具傳藝展示功能[nop] 范姜古厝內的字畫(蔡英文臉書)[/nop] 范姜家族祖堂仍維持原有祭祀功能,並做為范姜宗親會開會場所,於每年農曆4月5日、8月1日舉行春秋兩祭,是范姜族人最盛大的聚會祭祀活動,不但可以一窺客家人祭祖的過程,也是後人緬懷祖先德澤的一個良好典範。 范姜宗親內部人才輩出,涵蓋音樂家、藝術家及書法家等,其中「客家八音」范姜新熹老師亦為本市登錄之傳統藝術保存者。目前祖堂由宗親內部規劃展覽及空間使用,包含圖書室及傳統農民生活文物陳列室、百姓家譜室、八音學坊、客語小學堂等空間,藉由展示相關文物及客語八音教學活動,彰顯范姜祖堂特殊歷史。 [nop]「新屋范姜祖堂」小檔案 新屋范姜祖堂於1985年8月19日經內政部評定為第3級古蹟,2006年由第3級古蹟修正為縣定古蹟,並於2008年修復完成後即開放參觀,是新屋鄉最珍貴之古宅。2014年因桃園改制直轄市,變更為市定古蹟。 交通資訊 1.公車:搭往新屋的桃園客運,至新屋站下車沿中正路110巷步行進入約五分鐘可抵。 2.開車: 1)自中壢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再循114縣道到新屋,走中山路直行至中正路左 轉即可。 2) 66號快速道路自新屋交流道下,再循114縣道到新屋,走中山路直行至中 正路左轉即可。[/nop] (本文轉載自《民報文化雜誌》第七期) [nop]相關報導 【民報文化】桃園地名的故事 【民報文化】來說桃園的汕頭麵[/n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