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GB200機架可望Q3末量產,並完成ESG第三方稽核,外資連五買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外資看好鴻海(2317)受惠AI加持,昨(12)日買超鴻海38092張,成為外資單日買超第一名個股,而美系外資看好鴻海GB200機櫃產品可望於第三季末量產,第四季交付,重申「買進」評等,目標價上看207元;外資連續買超鴻海5個交易日,達73642張,使得鴻海昨日盤中股價一度達188元,再創波段新高;昨日終場收在187.5元,上漲7元,漲幅逾3.88%。美系外資指出,鴻海GB200機櫃產品可望於第三季末在墨西哥、美國及台灣等地生產,並於第四季開始交付產品;根據鴻海管理階層表示,不僅來自CSP,還有來自企業和NCP(Nvidia 雲端合作夥伴)的強勁需求,並且製造相應晶片的產能已被預訂滿。儘管有一些投資者可能想知道什麼會推動需求,但管理階層表示,若有10億用戶同時使用Copilot則需要約有110萬個NVL72機櫃產品來支援;這些說明,隨著人工智慧應用的不斷發展,未來的需求將會強勁。至於NVL72與NVL36之間,管理階層認為NVL72將是最佳解決方案。

外資看好鴻海毛利可望受惠GB200及AI伺服器而上升,近期外資持續加碼鴻海,連續5個交易日買超約73642張,推升昨日鴻海股價創波段高。

此外,鴻海為持續推動落實「EPS+ESG=永續經營」理念,去年底正式啟動第三方ESG稽核機制。今年第一季已完成跨集團各法人的ESG第三方稽核;總共耗時6個月的時間,涵蓋中國大陸、印度共八個廠區/法人單位,透過此次調查,確認員工權益 (含強迫勞動)、環境、企業倫理規範、供應鏈管理、管理體系皆無重大隱患,也盤點出各廠區風險係數,並著手逐步改善。

此次跨國的稽核計畫,由鴻海永續推動辦公室主導,自2023年12月展開的ESG稽核,委請專業外部機構BSI、LRQA (前身為 ELEVATE) 組成稽核團隊,總共18位審核員都是通過第三方考核、具企業社會責任審核經驗及資質。

本次稽核範圍包含位於鄭州、成都、觀瀾、衡陽、Andhra Pradesh邦、Tamil Nadu邦事業單位,涵蓋的員工數超過20萬人;稽核團隊針對勞工人權、職業安全衛生、環境、供應商管理等相關議題的管理程序文件紀錄及執行狀況逐一檢視。

本次調查,中國大陸地區採用電子產業通用的RBA VAP 7.1標準;印度地區則是融合各產業(含電子)的ERSA 3.0 標準,透過第三方稽核,確認集團在員工權益 (含強迫勞動)、環境、企業倫理規範、供應鏈管理、管理體系皆無重大隱患。整體缺失總共144項,其中健康與安全、勞動條件缺失佔多數。目前ESG團隊已針對其中49項改善完成,其他項目也持續追蹤改善中。另外,環境、倫理規範、供應鏈管理則是有零星的待改善事項。

第三方ESG稽核機制於2024年年初,已完成大陸、印度廠區的第三方稽核;2024年將執行東南亞、歐美等海外廠區的風險評估,辨識需進行第三方稽核的重點事業單位,並規劃下一波稽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