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副市長羅達生:高雄以行動落實 備戰淨零新經濟發展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7日出席工商時報主辦的「大南方淨零新經濟高峰論壇」。圖/呂雪彗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7日出席工商時報主辦的「大南方淨零新經濟高峰論壇」。圖/呂雪彗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7日出席工商時報主辦的「大南方淨零新經濟高峰論壇」時表示,高雄市作為全國淨零城市的典範,不但建立自主淨零產業鏈,從法規、金融、人才、技術及市場行銷五大面向一條龍式展開,並成立淨零學院打造淨零生態圈,也籌組產業大聯盟,以大帶小落實,高雄在淨零、智慧城市及永續之路全國走得最快,希望打造高雄淨零產業生態圈,備戰淨零新經濟的發展。

羅達生指出,高雄市總碳排放量2021年有5,855萬噸,但扣除碳匯後是5,737萬噸。其中範疇一(直接排碳)占72%,範疇二(使用能源間接排碳)占28%,在各部門中,工業占83%,其中鋼鐵業及石化業分佔前二名。

他說,如果從產業園區開發及經濟成長增量因素來看,都不做任何減碳,至2030會比2005年增加3%排碳量,但若只考量開發案增加的碳排量,會比2005年減少7%。他指出,即使市府採取各種措施努力減碳,但2030年只能減碳26%,較設定目標30%仍差4%,因此高市府提出碳預算的機制,每二年檢討一次,加大減碳量。

他指出,高雄希望建立自主產業鏈,從法規、金融、人才、技術及市場行銷五大面向展開,法規就是今6月在議會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從治理方向、產業減碳,生活轉型,及社會轉型,全面從促進方向進行減碳。

他說,明年高市府有意和金管會合作推動金融科技的淨零創新,包括和淨零科技業投入,中鋼中油等實際產業導入淨零,或提供淨零科技解決方案等三方合作,在淨零解決過程透過結合金融保險證券業,把淨零的金融科技導入,不是傳統融資模式,有淨零就給予融資,而是滾動式、不同產品披次式,片斷式金融或保險制度,參與淨零發展。

廣告

人才部分,他表示,今年啟動淨零學院,形成淨零生態圈,與來自政府、企業、學校的結合,希望帶動淨零科技、碳經濟管理、綠色金融及法規等各方面人才培育,甚至接軌國際展開跨域合作,帶動淨零產業鏈的發展。他說,目前淨零證照課程最缺,需求很大,但缺乏開課師資,目前每月至少會開三班證照課程。

羅達生說,高雄已籌組淨零產業大聯盟,以大帶小分享減碳技術,從碳捕捉,碳技術,碳循環,碳抑低等四大方向著手。碳捕捉方面,中鋼與中油、長春、李長榮、中石化合作,煉鋼過程產生之CO2捕捉並轉換成醋酸、甲醇、甲烷等化學品後,提供石化業者作為基礎原料。其中中鋼智慧高爐及氫能治鍊都在展開中。

在交通方面,他說,高雄市全力推動捷運及輕軌系統,2030年通車路線累積長度112公里,捷運的溫室氣體減量一年可以減少6.7萬公噸溫室氣體,約等同於447座凹仔底森林公園,4,470座大安森林公園。

羅達生說,目前高雄市府正在推動大南方碳中和經濟圈,綠碳碳匯高市約占8%,台東占13%,而藍碳碳匯潛力較大,高雄占99%因為有海草,因東沙群島歸高市轄管,希望結合南部縣市形成碳匯及碳中和的經濟圈。

羅達生表示,高雄從上到下打造永續城市,高市府成立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小組任務,共有五個工作分組,有164個指標數進行,也會提自願相關檢視報告,每年以主題式提永續報告書,去年以淨零城市作永續報告主軸,今年則以韌性城市作為報告主軸,接受大家檢視。高雄在淨零、智慧城市及永續之路全國各縣市走得最快,希望打造高雄淨零產業生態圈,備戰淨零新經濟的發展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00919規模衝600億 網敲碗「下一支千億非它莫屬」0.55還能配多少次?達人算出意料
定期定額存到飆股該賣?兩派網友戰翻 投資老手教這招
明年配息俏 存股族抱金融外資當靠山 2民營金控狂掃逾30萬張 14檔全面買進就是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