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通路》大聯大3月8日受邀線上法說
【時報-台北電】大聯大(3702)3月8日14:30受邀參加凱基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說明111年第四季營業報告及112年第一季營運展望。(編輯:張嘉倚)
【時報-台北電】大聯大(3702)3月8日14:30受邀參加凱基證券舉辦之線上法人說明會。說明111年第四季營業報告及112年第一季營運展望。(編輯:張嘉倚)
[周刊王CTWANT] 美國製造商英特爾對川普政府的願景至關重要,《華爾街日報》指,雖然台積電和三星電子另外兩家尖端晶片製造商都正在美國新建工廠。但這兩家都是外國公司,在最壞的情況下,台積電還可能會直接置身於台海衝突的槍口之下,而輝達、蘋果、高通、AMD等美國主要科技巨頭產品中所用...
台股ETF的2月除息高峰,今天登場,共有8檔今天上陣,其中包括00923、00913兩檔半年配ETF,以及季配息的00894、00891、00690、00932等4檔。緊接著,再由00731、00900、00929、00878等輪番上陣,除息交易日分別落於2/19、2/20,想參與配息的投資人,需留意各ETF的最後買進日。
蛇年春節DeepSeek橫空出世衝擊AI市場,關鍵開發者之一是被稱為95後的AI天才少女羅福莉。小米創始人雷軍日前以人民幣千萬元年薪招攬羅福莉,由她領導小米AI大模型團隊。近日,中國媒體赴羅福莉四川宜賓老家採訪,一名親屬向紅星新聞證實羅福莉已到新單位工作,和先生是同一個領域,正在開發一個新產品,蛇年春節都沒回家。
財經中心/唐詩晴、李奇 台北報導台積電在熊本設廠,掀起台灣人不動產投資熱潮,根據熊本縣政府統計,今年1/1,熊本總人口數達169.4萬,較上月增加了1058人,熊本房仲業也表示,平均每月,可以成交10~20件交易,但就怕台日法規、土地面積等資訊,認知不同,熊本不動產業者大舉來台設點,要解決消費糾紛。熊本不動產業者:「非常感謝百忙中來參與我們的開業典禮。」熊本不動產業者,宣布在台設立分公司,開幕會上,台日法律顧問、金融業、不動產業,以及不少想赴日置產的國人都來了。日本不動產顧問林佳慶:「銷售熊本的不動產,其實不需要在台灣設點,但是因為有很多糾紛,還有就是說因為台灣人置產,他們覺得跨國異國,就算語言可以通,但是有時候就是說,我們附近有人可以詢問,有一些專家在身邊,其實對他們來講,這個保障是會增加的。」台積電設廠,點燃熊本房市,近三年來,赴日置產成為話題,尤其是日本的一戶建,更是吸引眾多投資客目光。駐日台籍房仲Phoebe:「這房子是日本知名建商蓋的房子。」不只大門電動出入,從挑高客廳,到軟硬體裝潢,盡顯奢華。日本熊本一戶建導入智能家電。(圖/民視新聞)駐日台籍房仲Phoebe:「透過這個面板然後可以看到,它現在的太陽是發電還是現在是在賣電。」智慧面板,一鍵控制整座房子,熊本新屋行情落在3500~6000萬日圓,相當於台幣750萬~1300萬,高增值空間,刺激交易成長,房產業者,紛紛插旗當地搶市,促使熊本房價年增三成,只是跨國買房,也衍生出不少消費糾紛。熊本未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薮內真由美特地來台參加開幕式。(圖/民視新聞)熊本未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薮內真由美:「我們擁有熟悉日本房地產交易的合夥人,並且與台灣及日本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都有合作,我們與台灣的行銷專業人士合作,並與多位專家合作。」即便近來熊本房市,轉為賣方市場,當地10多家房仲業,平均每家可月成交10~20件公寓或透天型物件,日本房仲大舉來台,招攬台灣買方,足以印證,熊本房市的熱度。原文出處:台積電效應!赴日置產夯 熊本不動產業者來台設點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2026綠營誰接班陳其邁? 4立委"有意爭取"年後出招台積電設廠帶動發展 熊本市盼化解交通水資源隱憂台積電熊本廠磁吸 力成日本子公司投資擴測試設備
[周刊王CTWANT] 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表示,由於景氣好轉,出口成長,去年各業加班時數較多,使得去年平均每月加班費升至2,282元的歷年最高,就各業觀察,以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業7,247元最高,年增率高達16.3%。譚文玲指出,去年電子零組件業平均每月加班時數24.5小時,也創了民國63...
財經中心/楊思敏、戴亞倫 台北報導先前華爾街傳出,應美方要求,台積電考慮取得英特爾控股權,最新又傳出,博通和台積電評估分拆英特爾晶圓代工的可能性。市場傳聞每天飛,但專家認為台積電參與合資的可能性低,應該會傾向,在美國繼續擴廠。週一早盤,台積電股價上漲20元,來到1080元。
即時中心 / 綜合報導二月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美國總統日,華爾街股市週一休市。歐股方面,有消息指出、歐洲官員正考慮增加防衛預算,以支持烏克蘭作戰,受到激勵、國防類股領漲,歐洲三大股市全面收高。倫敦股市收漲0.41%、巴黎股市小漲0.13%、法蘭克福股市勁揚1.26%。
[周刊王CTWANT] 實際上,AI手機這個概念不新鮮,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分析師呂珮如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介紹,早在2010年Apple收購Siri時,AI在手機端像是「語音助理」,2017年融入影像場景,比如Face ID就是導入AI,強化手機安全識別,而去年的「AI手機元年」,則偏向Gen AI(生成式AI)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