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突然坐不住、站不穩…骨鬆造成脊椎壓迫性骨折,慢性病患者更要特別小心!
70多歲的郭奶奶有輕微失智現象,有一天,她趁家人不注意時跑了出去,最後在離家10公里處被找回來。原本郭奶奶的健康情況還算不錯,但回家後卻開始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穩。家人擔心是不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帶她到醫院詳細檢查,最後發現是骨質疏鬆症造成的脊椎壓迫性骨折,讓原本行動力不錯的她,突然之間因疼痛而坐立難安!
這則真實案例的主角,其實是嘉義長庚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郭亮增的祖母,不過同樣的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每一個家庭的長輩身上。
骨鬆性骨折 可能失能或致死
嘉義縣人口老化嚴重,65歲以上長者佔全縣人口比例的20%,如何協助他們盡早預防骨鬆,顯得尤為重要。「你的骨頭強度不好、比較脆,萬一摔倒很可能會斷裂,一定要定期來保養骨頭才行!」郭亮增醫師門診的患者,大約一半有骨密度過低的問題,但大部分長者對骨鬆的認知仍很缺乏,必須用老人家聽得懂的語言溝通,才能讓他們感同身受,並且願意配合治療。
「骨鬆本身並不可怕,真正讓人害怕的是骨折導致失能、臥床或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郭亮增醫師指出,骨鬆性骨折易發生於大腿骨及髖骨等部位,很多患者無法恢復到之前的行動能力,甚至可能因肺炎等併發症而致死!
三高一低息息相關 慢性病患者應提早檢測骨密度
「慢性病患者要特別小心,因為他們得到骨鬆的機率比一般人更高!」郭亮增醫師解釋,若患者本身有三高問題,表示新陳代謝能力較差,罹患骨鬆的可能性就會提升,尤其是糖尿病及高血壓病患。此外,慢性病用藥也會增加骨鬆風險,例如治療心臟病及心律不整時使用的抗凝血劑,會讓骨質流失速度加快。
郭亮增醫師曾遇過一位50多歲女性患者,半年內連續發生2次骨折;因為患者年紀不是很大,所以更讓人好奇為何她的骨質情況這麼差?檢查後才發現,因為她長時間服用抗凝血劑,導致骨密度每況愈下,骨鬆的情況才會如此嚴重。不管慢性病本身或藥物都可能對骨質造成負面影響,郭亮增醫師建議患者除了提早進行骨密度檢測之外,更應該積極防治骨鬆,才能延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治療不中斷 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第一步
我們常說:「老人家禁不起摔!」主要是擔心骨鬆性骨折造成行動不便或失能,而預防骨折的第一步就是及早發現骨鬆問題並及早治療。目前治療骨鬆的藥物選擇很多,都可以有效減緩骨質流失,並且維持或增加骨密度。此外,治療方式除了口服也有針劑的選擇,可以和醫師討論較適合的治療方式和藥物選擇。
「不管哪一種治療方式,若不持續用藥,不但無法維持骨密度,還可能加快骨質下滑的速度。」骨鬆和高血壓、糖尿病一樣,都屬於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及追蹤;之前疫情嚴峻時影響不少老人家回診的意願,進而面臨骨折,甚至是失能的風險。郭亮增醫師強調,無論採用哪一種藥物,一定要穩定而持續地進行下去,否則發生骨折或二次骨折的風險會大幅提升,唯有按時就醫才能讓骨骼更強健,避免長者陷入更嚴重的骨折危機。
鍛鍊下肢肌力 排除居家跌倒危險因子
想要降低骨折發生率,還可以從多鍛鍊下肢肌力、避免跌倒來著手。郭亮增醫師本身也是運動醫學專家,常教導骨鬆患者如何利用運動來「保密防跌」。他表示,如果是5、60歲的患者,建議平時可以多練深蹲,每蹲10下左右可休息2分鐘,每天重複做3輪,或是坐著抬大腿100下,這些運動對強健大腿肌力都有不錯的效果。7、80歲的長輩,只要願意多走、多動,避免一直坐著,對骨骼及肌力的健康都有好處。郭亮增醫師提醒,運動時要量力而為,並且注意安全,最好能扶著牆壁或椅子進行,若感覺不舒服就應立刻停止。
除了鍛鍊肌力之外,家中環境及動線規劃也要特別留意,例如走道不要堆放雜物、桌椅擺放整齊、電線要收納好,以及注意光線明亮等,都能避免長輩不小心被絆倒或跌倒。此外,最好在浴室裡使用止滑墊或加裝扶手等設備,盡量降低意外發生的可能性。
郭亮增醫師叮嚀,及早進行骨密度檢測、積極配合醫師治療用藥,搭配飲食均衡、多曬太陽及多做負重運動等保骨工作,並避免日常生活中的跌倒風險,才能活到老、走到老。
想了解更多骨質疏鬆症資訊,就看 全台骨鬆良醫。
本衛教文章由台灣安進協助提供
TW-03361-PRO-2022-Jul
更多良醫文章
「汗皰疹」不是汗引起的!台灣超多人都有,中醫師:「這4類食物」別再吃,去痰濕
「喝咖啡」一次降5種癌症風險!營養師教你:想健康最建議「這2種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