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深耕5大領域 成果斐然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持續推展醫療法第46條規定事項,在各方面均展現重大進展與成果。

在研究發展方面,設立醫療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開發腕部舟狀骨骨折偵測軟體,於2023年2月以醫療院所名義獲得衛福部醫療器材許可證,協助醫師輔助診斷;發展微菌叢移植治療技術,整體成功率近9成,解決病人腸道疾病問題;進行兒童世代研究發現減少二手菸接觸,可降低幼童自母體上轉移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機率2.12倍。

人才培育上,1997年迄今培育國外進修1,104人,國內33,475人,平均每月補助25~38人出國鑽研臨床技術、基礎醫學研究或攻讀博士學位;為提供國際及本國醫師手術技能,於2023年成立「手術技能訓練暨研發中心」之「擬真手術模擬訓練」,已完成顯微及微創手術組共66份手術訓練標準教案,訓練科別13專科,降低資淺住院醫師於進入開刀訓練時間及縮短學習曲線,確保訓練成效及維護病人安全。

醫療救濟方面,有感特殊醫療技術或材料之醫療費用龐大,非一般家庭經濟所能負荷,為實踐「人本濟世」珍惜尊重生命,提供人工電子耳、質子治療、癲癇高科技療法、帕金森症深層腦部刺激療法(DBS)、細胞治療等高額醫療費用補助共287人次,提供病人治療新契機,增進生活品質。

推動社區醫療,2002年起走進偏鄉執行桃園市復興區公益關懷計畫、雲林社區健康照護、宜蘭偏鄉學校巡迴關懷服務等,提供24小時醫師駐診、巡迴醫療、遠距醫療服務、兒童早療服務、關節炎整合治療計畫、B肝C肝擴大追蹤照護等,於2021年已服務34,654人次。也持續推展「偏鄉學生技藝展能計畫」,提升其就業競爭力,並鼓勵參加技職相關競賽共97人次,達到完善健康鄉民服務。

廣告

社會服務層面,2014年成立運動醫學整合照護團隊,結合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師等,並引進運動防護員,提供運動專業醫療防護與就醫協助,陪同征戰奧運、亞運等大型賽事;2018年更深耕基層,全面照護33所國高中選手,贊助12所偏鄉學校拔河隊專業拔河鞋。連續八年榮獲體育署國家體育推手獎-金質獎、連續四年榮獲國家體育推手獎-長期贊助獎。

此外,長庚各院區也成立「兒少保護中心」,整合醫療、社政、警政等建構專業合作平台,透過影片及手冊制定,喚起社會大眾重視兒保議題,強化兒保醫療照護模式,整合團隊設置一站式兒少門診。

國內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長庚醫院即積極配合政府各項防疫及醫療政策,承接疫苗注射站共620場次,動員8,986人次,施打人次達410,112人次,確保疫苗注射過程的安全性和即時性;同時承接511間防疫旅館確診者隔離檢疫照護、支援社區篩檢站業務並成立19個社區篩檢站;結合各專業團隊從採檢解隔/檢傷分流等醫療服務防範病毒擴散,機場入境旅客篩檢完成152,885件PCR檢驗,堅守國門的第一線防疫。

此外還導入視訊門診平均服務量近6,000人次、「陪探病APP防疫管理」累計服務量約204,474人次,以降低不克至醫療院所探病和就診之服務需求。針對醫院營業衰退30%的餐飲部和攤商,也提供租金全免、高雄訪客停車場租金減免40%等紓困方案,協助大家度過疫情的艱難時刻,獲頒防疫貢獻獎。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