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評】中國經濟的真相

中國經濟長線趨勢逐漸躺平,專家普遍都不看好。(東方IC)
中國經濟長線趨勢逐漸躺平,專家普遍都不看好。(東方IC)

中國政府剛剛公布2023年的經濟增長率,上半年累計增長5.5%,這不僅遠遠超過台灣第一季負3.2%、全年預估1.6%,相較於美國、日本等七大工業國預估在1.6%(美國)與負0.3%(英國)之間,中國年增5.5%的成績超英、趕美、射日,好到令人羨慕,完全印證了厲害了我的國!

但是,不僅中國國內沒有敲鑼打鼓大肆宣傳,連海外一貫支持習近平的友軍,也出現極為反常的反應。例如台灣某專業財經媒體的社論,多年來一貫維持「中國強」的主旋律,但是在5.5%增長數字公布後,社論竟然180度轉向,出現〈大陸通縮失業,經濟陷危機〉,還指名批評〈習近平經濟學面臨嚴峻考驗〉,好像中國經濟已經崩盤、大蕭條了。

其實,要解釋上述看起來矛盾的現象,只要上一課「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學」就能茅塞頓開了。經濟學教科書中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計算公式是C+I+G+(X—M)(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進出口淨額),不過,這個公式被中國共產黨加上了政治任務,成了北京控制複雜又狡猾的各地方政府、以及14億人民經濟活動的工具,公式加上了「政府控制」的變數。

很多人批評中國的經濟數據造假,這是以西方的觀點來套用中國共產黨,不是習近平造假,而是從江澤民、胡錦濤至今三十餘年來的GDP都是「政府先設定目標,然後全國朝此一目標努力」,這是Top Down(由上而下)的邏輯,用大家團結來達到中央設定的目標,來證明共產黨領導的優越性。

今年的挑戰比較大,中央預設了6%的「中度經濟增長」目標,但實際經濟活動卻出現巨大鴻溝,中央怎麼鞭策、調整,各地方政府與人民就是無法達標。為了維持共產黨一貫說到做到的形象,只能先拿出5.5%來鞏固民心,維持士氣,再努力推出各種刺激政策,希望下半年能有所起色。

中國共產黨一向務實,他們當然知道中國經濟躺平的問題,而且已經提出各種具體的解方,馬雲與蔡崇信回國是個正面訊號,中央整頓互聯網平台已經告一段落;布林肯、葉倫等美國官員陸續訪中、緩解美中衝突;上週公布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意見》,有31條激勵民企的方案;我們也看到北京政府拚命邀請美、歐企業領導人訪問,都由總理、副總理層級的高官親自接見;也看到各省組團到美國與歐洲熱烈招商。

中國經濟長線趨勢還是逐漸躺平,但空頭市場也會有反彈,尤其是現在專家們全面唱衰中國,連一貫支持習近平的媒體都轉向,短期利空出盡的訊號明確,重點是,如果中國經濟能有幾個月的反彈,台灣將會受益,屆時我們的1.6%增長目標,或許還有上調的機會。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鏡評】越管越笨的理財機器人
【鏡評】囤房稅、凱道集會與居住正義的真相
【鏡評】重啟服貿談判類似男人上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