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防炒房 銀行房貸審核嚴把關

【時報-台北電】嚴格把關,彰化銀行董事長凌忠嫄24日強調,彰銀對房貸審核相當嚴謹,支出所得比「絕對不能超過100%」。即不會在借款人的財務評估上過度樂觀,但凌忠嫄亦表示,很多人買房不是為炒房,而是換房需求,在需求支撐下,房市不太可能急轉直下,只要需求還在、資金充裕,下半年房市應會維持穩定。

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亦表示,房租上漲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確實有影響,但歐洲經濟復甦,全球景氣未見趨緩、股市也漲,對房市才是較大的推動力,股市上漲時間夠長,資本利得也讓獲利民眾可買房,不應該將房價上漲全推給新青安貸款,新青安不是最主要因素。

為了預防民眾炒房,各家銀行落實銀行公會的「防範投資客炒房及人頭戶申貸機制」,防堵各式炒房手法,銀行也積極防範了整批性分戶房貸、第三人繳納房貸等。

銀行主管分析,銀行公會防範機制中列出多種炒房手法,包括找行員參與炒房團;建商、代銷或仲介以各種身分申貸;建案突爆發多案成交並申貸;第三人陪同借戶申貸;借戶頭期款來源異常;購屋價金來自無關的第三人;借戶與簽約人非同一人且雙方無合理關係;假買賣契約;房子短期內頻繁交易或成交價有問題;借戶個人聯絡資料與另一借戶相同;薪資證明有異常;增貸多筆理財或周轉金貸款;借戶是公司負責人卻無扣繳稅額;借戶與保證人無合理關係;借戶買房地緣性有異常。

公股銀強調,就新青安來說,若借款人利用良善政策,去做一些跟政策不符合的作為,政府當然可有一些要求。各銀行除鎖定多重防範類型外,也積極鎖定投資客。

廣告

如華南銀行在利率,另依照借款人提供的建物用途是否屬自用,及收入負債比率等差異化訂價;臺灣企銀明訂投資客態樣及相關貸款案件承作限制,並按時檢核,抑制炒房風氣。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認為,新青安讓購屋成本下降,若民眾預期未來房價還會漲,也會想買房,「通膨才是大家買房的主因」,因為買房可抵抗通膨。但要小心萬一景氣突然轉向,新青安或一般房貸還不出來,造成房市風險,是央行必須考慮金融穩定中最重要的一環。(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戴瑞瑤/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