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門2040拚淨零 碳匯成優勢

工商時報15日舉辦「2022精緻農業高峰論壇」,出席貴賓行政院農委會氣候變遷調適與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莊老達(右)、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左)共同進行研討。圖/顏謙隆
工商時報15日舉辦「2022精緻農業高峰論壇」,出席貴賓行政院農委會氣候變遷調適與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莊老達(右)、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左)共同進行研討。圖/顏謙隆

由工商時報、明道大學,以及福壽實業、升湛、台茂奈米生化等公司共同主辦的「2022精緻農業高峰論壇」,15日以直播方式舉辦。

行政院農委會氣候變遷調適與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執行長莊老達致詞時表示,農委會設定的目標,希望在2040年達到農業部門淨零排放,能提早達到的原因在於農業具備碳匯功能,這是能源、交通、住商、環境等產業所沒有的優勢。

他提到,要鼓勵自然的碳匯如果多加運用,有信心可可在2040年達到農業部門的淨零排放。

莊老達強調,農委會規劃的目標除達到淨零排放,更希望碳匯可以貢獻到其他產業,遞減掉溫室氣體的排放。據IPCC AR6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工作小組的調查,近二十年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斷上升;在未來二十年,即差不多2040年時,地球表面升溫將超過1.5°C。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更努力管理溫室氣體排放。

他還說,地表升溫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巨大,例如夏季愈來愈長,冬季愈來愈短,直接衝擊台灣農業生產,首當其衝的就是溫帶果樹以及十字花科蔬菜生態。而極端氣候對農業部門的衝擊,影響範圍是整個生態系統,包括生態面(影響農業生產及環境資源)、社會面(影響農業生產品質、數量及供應穩定性),甚至糧食安全。

為了因應氣候變遷,莊老達說,農業部門提出了調適策略,例如水資源管理、種源保存及抗逆境技術、氣象資料應用、農業保險、建構生物多樣性指標等。此外,農業邁向淨零排放的過程,政府也建構出碳減量、增碳匯、資源循環利用、發展綠趨勢等四大主軸,希望提前於2040年達到農業淨零排放。

廣告

論壇主持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孫智麗表示,支持農業部門的發展,除可達到發展淨零碳排的目標,也為產業生態系統創造更大價值。農業部門對國家、人民福祉的貢獻,超過它目前狹義上的產值,這當中產生的效益,更涵蓋經濟、社會、環境等多面向,因此支持農業生產活動,是國家提升競爭力的重要議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2022財稅四新制 綜所稅最有感
美光業績報喜 歐美股油價齊反彈
新唐調漲MCU 明年Q1不看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