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傳說X事實查核】作家謝宜安 恐懼的形狀
玩六福村大怒神要把長頭髮綁起來?知名速食業者賣的炸雞是六腳基因雞?
1990年代末,這些耳熟能詳的「都市傳說」在人與人之間流傳,成為社會裡隱然的暗流。作家謝宜安的《特搜!台灣都市傳說》希望拆解這些當代民間故事,洞悉背後的人心需求。
你曾想過,恐懼的形狀嗎?
花了多年整理出《特搜!台灣都市傳說》一書的新銳年輕作家謝宜安,試著提供一個答案。
她認為,恐懼這種情緒本身沒有形狀,都市傳說就是人們內心害怕事物的結晶,透過解碼這些傳言,就能讓「恐懼」現形。
對謝宜安而言,一篇又一篇歷久不衰的都市傳說,就是整個社會,集體恐懼的形狀。
很多人可能都跟謝宜安一樣,是跟著這些都市傳說一起長大的。
圖1:作家謝宜安追查都市傳說,開拓出台灣都市傳說研究的新領域。攝影/潘云薇。
小學時她長髮及腰。同學告訴她,有個長髮女子在玩六福村的遊樂設施「大怒神」時,頭髮被機器夾住,她的頭皮在遊樂設施從最高點下墜的瞬間被扯下來。
在家裡,媽媽告誡謝宜安食物不可以帶到有臥室的二樓,不然螞蟻會趁她睡覺時爬到她大腦裡築巢。
當謝宜安去上海讀書時,爸爸耳提面命,要她小心別被下藥,否則一覺醒來,發現腎被偷走。
2017年,因緣際會之下,謝宜安透過網路,一點一點的挖出這些生根在她的腦海、揮之不去的靈異故事與警言。從資料海中,她試著解析從網路時代以來的傳言,是如何逐漸演化、傳播與討論,為什麼人們會相信、然後又不斷地被傳頌。
「都市傳說以特定的形式流傳,必然有它的存在意義。」她說。
這些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搜索,讓謝宜安一步步地解碼出恐懼的形狀;並在這條路上,與破解、追查網路謠言的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產生了交錯。
從幻想的世界走出來
接受專訪的那天,天氣仍有些微涼。戴著圓眼鏡與掛著大大微笑的謝宜安翩然來到。帶著偵探風的卡其色風衣外套底下,是一襲華美豐盈的酒紅色蘿莉塔洋裝——這只是她的寶貝收藏之一。謝宜安家裡有兩個裝滿蘿莉塔洋裝、裙撐與配件的衣櫃,還有一個衣櫃擺著她的古著。在更早之前,是明清時代的漢服吸引她進入這個著裝世界。
圖2:作家謝宜安喜歡蘿莉塔風,採訪這天,她穿著華麗感的蘿莉塔風洋裝出場。攝影/潘云薇。
謝宜安不只手寫奇幻,她自己也彷彿是從故事裡走了出來。
「純粹是我喜歡幻想的東西。」謝宜安笑著說。
大學、研究所都主修中文的謝宜安,在大學參加了奇幻社,認識其他喜愛奇幻故事的同好。這群奇幻社的夥伴之後一起組成「台北地方異聞工作室」,考察台灣各地的神怪故事,他們推出相關書籍、遊戲,並協助策展,介紹台灣的妖怪文化。
謝宜安原本專注的是「妖怪傳說」,引導她轉個彎岔進都市傳說世界的,是為了設計一款關於「台灣妖怪」為主題的桌遊。遊戲設定為八個走投無路的人,能以故事召喚妖怪。為了尋找具有當代感、與死亡相關的台灣傳說,謝宜安開始檢索靈異故事,接著一頭栽進都市傳說的領域。
「我們原本以為民俗傳說已經消失了,但查詢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過去的鄉野奇譚,其實轉變了形式繼續存在...就是當代的都市傳說。」謝宜安說。
國外都市傳說到台灣
儘管都市傳說在台灣還欠缺系統性統整,在國外,已有不少從民俗視角展開的研究,包括美國民俗學者布魯范德的《消失的搭車客:美國都市傳說及其意義》和法國社會學者荷納的《都會傳奇:流傳全球大城市的謠言、耳語、趣聞》。好玩的是,謝宜安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這些國外文獻提及的幾則都市傳說,都在台灣出現了類似的版本。
例如,布魯范德的封面故事《消失的搭車客》,講述一個1930年開始流傳的故事:一名美國司機在無人的深夜開車,遇到路人想搭便車。好心的司機讓路人坐上後座,但開車一段時間後,司機回頭竟發現後座的人消失了。
圖3:作家謝宜安曾帶著讀者,走訪都市傳說現場,其中一站是傳言多的台北市辛亥隧道。攝影/潘云薇。
「這篇故事聽起來很熟悉嗎?那是因為在台灣,我們也有著『計程車半夜在辛亥隧道附近載到女鬼』的鬼故事。」謝宜安追查,隨著辛亥隧道1972年開通,相關的鬧鬼故事開始流傳,並且出現了多個版本:有消失的乘客、有乘客進了屋取車資卻沒出來、事後發現是幾年前難產死亡的女乘客,而最主流的結局是司機收到的車錢變成了冥紙。
這樣一個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後期還出現了許多搞笑版本,例如「女鬼」下車後之所以不見,其實是跌到了水溝等等,謝宜安也一一搜集了這些靈異笑話。
「在西方定義中,所謂的『都市傳說』是指大家都信以為真、流傳廣泛、又具有完整故事的謠言。」謝宜安解釋,如果是真實的故事,例如紅衣小女孩,就不算是都市傳說。
鍵盤追追追
《特搜!台灣都市傳說》一篇篇傳說的解析背後,是謝宜安大量的資料搜尋與比對工作。為了追查傳言的版本演進與流傳,謝宜安大部分的時間都坐在電腦前,持續地搜尋關鍵字,穿梭在各個電子郵件、網路論壇、BBS、部落格、新聞資料庫與國外的查核網站裡。許多古早的靈異節目如《鬼話連篇》、《玫瑰瞳鈴眼》等,也被她一一翻了出來,
過程中,她還要與時間比快——她關注的都市傳說主要發生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之間,當時熱門的論壇在近年來陸續關站或凋零。
她的經驗是,與都市傳說相關的新聞報導很重要,因為報導會以闢謠的角度,訪問專家的意見;但是,最完整的都市傳說文本,以及小老百姓們的感受與意見,還是會留在網路論壇之中。謝宜安在網路論壇花了很多時間,她想要理解和追問的是,為什麼人們會「相信」。
不只是網路世界的虛擬資料,歷史文獻也是謝宜安查證都市傳說的有力證據。
謝宜安攤開日本殖民時代的台北刑務所地圖,並指著地圖中的一小處說:「如果要說台北的『日據刑場』,只是這個小小的點。」但台灣在1990年代末有許多靈異節目,繪聲繪影地宣稱某處過去是「日據刑場」,民眾因而爭相躲避。該傳言最大的受害苦主之一,莫過於君悅飯店;就連該飯店大廳內掛的巨幅書法,也被說成是用來驅邪的符咒。
圖4、圖5:作家謝宜安攤開日本殖民時期的台北古地圖,比對君悅飯店當時是日軍倉庫。攝影/潘云薇。
她說:「所謂的『刑場』,其實只是監獄裡的一個小房間...當時並沒有外界謠傳的『廣大刑場』。」
實際上,台灣在日本殖民時代哪裡是刑場,古地圖裡就能找到答案。謝宜安再攤開中央研究院的《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影本,比對古地圖在Google地圖上的實際地點。她指指君悅飯店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地點,「君悅飯店在日本殖民時代根本不是刑場,只是日軍的倉庫。」
圖6:傳言既來自網路文章,也可能來自媒體繪聲繪影的報導。作家謝宜安收集網路資料,也收集媒體報導。攝影/潘云薇。
無形的恐懼結晶為傳言的形狀
透過大量的文本比對與資料搜集,謝宜安逐漸看見了都市傳說不停變形的軀體。但更讓她感興趣的,是餵養這軀體不斷成長延伸的養分,讓都市傳說流傳不止的背後原因。
「都市傳說就是謠言,都是虛構的故事,但它們必然是在某部分反映了人們的恐懼或焦慮。」謝宜安說,透過分析都市傳說,可以了解在那個時代,大家真正在擔憂的事物。因為人們真心相信、覺得重要,才會不斷地告訴別人。
對於都市傳說與恐懼的連結,謝宜安也有親身的經歷。2011年去上海讀書前,她的爸爸提醒她,「女孩子一個人在外地要注意安全,小心被下藥,否則一覺醒來發現腎被偷走。」聽到這樣一個知名的都市傳說從爸爸口中說出,謝宜安當下只覺詫異。
半信半疑的謝宜安出發前還做了點研究,確認「偷腎」只是謠言。等到了上海後,她才慢慢有了不同的體會:首當其衝的是台灣人對中國社會的不信任,以及兩地風俗民情的極大差異。例如路上有人乞討、店家把路人拉到店裡行銷,又或是攤販賣糕點時強迫推銷又先賣後報價的手法,常常讓人覺得受騙。
最震撼的那一刻——她迄今還清晰記得場景是在一座橋邊,一個衣著襤褸的阿姨攔住她,忘記是要賣糖果還是要錢了,死纏著謝宜安,不讓她離開。
「她是不是想要我的器官?」謝宜安記得自己當下冒出了這個念頭,「那一刻,我忽然覺得我爸講的好像是真的。」
回頭再看這個故事,謝宜安認為,在那當時,出於對中國社會的不信任,台灣人常認為去中國會不小心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使得盜腎說甚囂塵上。「盜腎傳說」是虛構的,而「擔憂」是真實存在的。
進一步研究後發現,「盜腎傳說」其實流傳於世界各地:美國的版本是「男大學生在一場豔遇後、醒來發現腎被偷走」,帶有對一夜情的警示;在歐洲國家,說法則變成「去落後國家旅遊出差、醒來發現腎會被偷走」,隱含對落後國家的人身安全的焦慮;到了台灣,則變成你我熟知的「去中國腎會被偷走」。
傳言隨著不同的國情與文化變形,而隱藏在不同版本傳言之下,是各自真實存在的、被挑動的恐懼形體。傳言滋養著恐懼,而恐懼也加速傳言。
圖7:作家謝宜安說,恐懼無形無狀,社會集體恐懼結晶成傳言,透過追查傳言,就等於是解剖與凝視了社會的集體恐懼。攝影/潘云薇。
從中廣丐童到迪士尼失蹤案
謝宜安的書裡也提到了轟動一時的「中廣丐童」事件。1990年9月,一名女士在上班尖峰時刻Callin到中廣電台,如泣如訴地說著自己發現朋友走失的小孩被斷手割舌,在行天宮乞討的故事,呼籲家長要格外小心。該故事引發社會轟動,但最後發現該名女士只是聽友人轉述而來,警方也找不到符合描述的丐童。
查核記者也分享,查核中心曾查核過類似的都市傳說,描述法國政府提醒父母帶小孩去迪士尼樂園遊玩時,應為小孩拍張全身照;傳言說,因為曾有小女孩在遊樂園走失,被找回時,已經被綁架集團剪了頭髮、換了衣服,但鞋子還是相同款式。
謝宜安說,「都市綁架案系列」是都市傳說裡的強勢主題,迄今已經演變成各種細微變化的版本,除了「兒童被綁架後變丐童」,還有「兒童在遊樂園被綁架」。這些情節不同的故事卻都有共同之處:提醒父母留意孩子,釋放相同的警訊。
在這些故事的流傳演進中,謝宜安也發現,會有更多的細節被加入傳言之中,也賦予傳言更多的「權威性」,以增加其說服力。
探究假訊息的內在驅動力
某種程度來說,謝宜安在做的事與事實查核記者很像,都要判斷真假,以及追究來源,追查傳言的變形版本;兩者處理的客體也有點像,大抵是廣泛流傳的謠言,也有很多是從國外翻譯進台灣的。
不過,謝宜安認為,她的調查研究,還是跟查核記者工作有不同。查核組織與媒體是專注於「證實傳言為假」、呼籲大眾不要相信;而她則是在傳言被「證實為假」後,好奇地去探索「原因」:傳言為什麼流傳?又為什麼會以這樣的方式呈現?人們又為什麼選擇相信?
「對都市傳說的研究視角,走的是和謠言查證相反的路徑。」她說,「查證謠言的人認為:『我們有義務去告訴大家這是假的。』都市傳說的研究者則關注:『我們有義務去了解為什麼大家認為這是真的。』」
以「迷魂電鈴」來說,為什麼故事裡是「電鈴」,為什麼失蹤的是「小女孩」?歐洲「更衣室暗門」的都市傳說描述一個女性在猶太人開的百貨公司裡的試衣間被綁架,最終四肢被砍斷,變成畸形秀的展示品。在這個傳言中,為什麼被綁架的是「女性」?為什麼是百貨公司是「猶太人」經營?
「這些元素的背後,是否隱含了某種歧視?」她問。
沒有人應該因為恐怖而被責難
在《特搜!台灣都市傳說》出版後,謝宜安收到了許多讀者心得與反饋。很多人告訴她看了「很有感」,因為成長於同樣的時代,小時候也都曾聽過、或相信這些故事。
謝宜安探索都市傳說的時光之旅仍在進行中,她正與工作室團隊製作「都市傳說百科」,計畫收錄100條都市傳說。過程中,她也把研究到的台灣民間故事改寫成小說《蛇郎君》,企圖討論女性自主權、談一些社會文化中更深層的議題。
不過,即使寫了一本解碼都市傳說前世今生的書,手握滿滿「都市傳說真相」的謝宜安也深感闢謠不易。她沒有告訴媽媽「螞蟻其實不會跑進大腦築巢」,也沒有跟再三叮嚀她「小心在中國腎被偷走」的爸爸解釋。謝宜安只是默默地把她的書放在自己老家桌上,期待父母有一天會拿起來翻一翻、看一看。
謝宜安是這樣想的:謠言,有立即澄清的必要性,若沒有即時澄清,可能使人受害;相較之下,都市傳說的研究比較長遠,都市傳說的闢謠不一定是當下最急迫的。但是,當了解這些都市傳說背後真正的意涵與恐懼後,可望將那些責怪自己「笨到相信」的感受釋放出來。
「人類不是什麼樣的流言都會傳播,也不是所有流言都會造成社會恐慌,因此那些流言必然是切中了某些深層的情感。」謝宜安在書序寫道。
最初的最初,謝宜安只是想探索鄉野傳奇,尋找屬於台灣的當代傳說。但這趟旅程帶領她傾聽成長過程中的恐懼耳語,並引發她的好奇,渴求了解這些都市傳說之所以亙久流長、深入人心的「魔力」——不帶一絲批判。沒有人應該因為恐懼而被責難。
「大家的『笨』是有原因的,因為大家都有同一個誤區,這都是我們的社會造成的。」說這話的謝宜安,笑容混合了無邪與堅毅。
當訪談結束,她再次披上卡其色的長風衣,回到傳說的世界繼續尋覓。不為其他,謝宜安想將這本書,獻給那些曾經誤信或誤傳謠流言而自責不已的人。
「你不用害怕,你不用覺得自己很笨,其實大家都跟你一樣。」謝宜安說。
採訪報導/劉芮菁、何蕙安、陳慧敏
編輯/陳偉婷
視覺設計/張景涵
攝影/潘云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