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協指引 中東歐投資布局

根據波蘭Aventis Advisors顧問公司2023年6月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東歐地區的併購交易,隨著全球金融狀況的改善,終在2010年反轉。2013年,中東歐併購總交易量達到712筆,創下歷史新高,並維持此水準到2021年。

2021年,市場環境下風險偏好環境將交易量推至新高,其原因在於國際情勢嚴峻下,併購投資雖存在固有風險,但也同時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使投資人認為市場風險較小,應是外商對中東歐地區趨之若鶩的根本考量。

歷經俄烏戰爭導致歐洲發生兩位數通貨膨脹的情況下,中東歐的併購活動仍然非常熱絡,並以1,067筆的交易記錄,創下歷史新高。

2003至2022年期間美國和德國企業合計占中東歐所有併購交易的四分之一以上,中東歐高技術勞動成本低於歐盟平均水準,為吸引美國和西歐國家在中東歐進行企業併購的主要原因。

根據外貿協會2021年出版的《供應鏈重組的領航地圖》一書指出,疫情、俄烏戰爭改變了全球的商業環境,使得歐洲企業同樣面臨供應鏈重組、能源危機、資金成本增加和價格波動劇烈等挑戰。

在此情勢下,新興的中東歐國家,地理位置位居歐洲中心,藉由地緣關係、相對優惠的人力及土地成本,吸引許多西歐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布局。

【經貿透視雙周刊】享好禮三選一,暢讀透視閱無限,掌握全球商情機會,領航外貿第一線。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看好經濟復甦不受疫情影響 澳洲央行最快明年2月 QE退場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
明年Q4龍潭廠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