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全球布局 搶攻印、非市場 跳脫中國削價戰 尼得科衝刺AI

調整全球布局 搶攻印、非市場 跳脫中國削價戰 尼得科衝刺AI
調整全球布局 搶攻印、非市場 跳脫中國削價戰 尼得科衝刺AI

原名日本電產的尼得科公司,近年以電動車用驅動馬達系統為發展重點,

在中國營收占比近24%;面對削價競爭,公司將改以AI為重,並加強布局印度、非洲等市場。

文/孫蓉萍

「中國企業只是一味地要求降價,所有競爭對手都虧損。」尼得科(Nidec)全球集團代表永守重信,4月下旬在業績發表會中不平地說。中國企業削價競爭,低價打亂行情,讓各國業者都恨得牙癢癢的;電動車零件領域當然也不例外,因而迫使尼得科不得不調整全球產品和區域布局。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原名日本電產的尼得科,致力發展「轉動體和移動體」,無刷直流馬達市占率全球第一,硬碟機主軸馬達市占率高達8成。目前產品範疇則分為5大領域,其中占比最高的家電、商業和工業用約占4成,其次是車用占25%,另有精密小型馬達、機器裝置等。

中企削價競爭 電動車受挫

尼得科在日本國內市場營收占比僅11.5%,最重要的外國市場是中國,2023會計年度(2023年4月到2024年3月)營收占比達23.6%,高於歐美等其他市場。

看好中國的電動車市場,尼得科推出了電動車用驅動馬達系統「E-Axle」,將馬達、逆變器和減速器合而為一;2019年成功量產後,至今已推出第2代,成本可降低35%,重量減輕19%。不過,該公司在中國市場銷售這項產品時,遇到了難題。

尼得科原本的想法是,即使第一代產品不賺錢,藉此先拿下市占率,接下來也能靠量產來壓低成本,取得優勢;預計2025年度將是電動車大增的分水嶺,屆時尼得科的獲利率就會改善。

廣告

「第二代推出後,價格就不斷下跌;我經營公司50年以來,第一次看到競爭對手和自己的客戶都賺不到錢的狀況。」永守1月在業績發表會上說,在這個紅海市場,完全不知道價格怎麼訂出來的。他更氣憤的是「不公平」,因為中國政府給予比亞迪等業者巨額補貼,使得製造商紛紛用原本無法獲利的超低價格搶市;車價降低,自然會壓縮成本,導致零組件利潤愈來愈薄。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眼見電動車市場不如預期,尼得科迅速調整策略,把事業重心從電動車轉移到AI半導體使用的冷卻裝置。由於AI伺服器容易發熱,水冷式裝置的冷卻能力強,與風扇氣冷式相比,可以省電2到3成,需求急速成長。該公司與美超微合作開發出水冷模組,目前泰國月產能為兩百部,預定6月可提高10倍,未來甚至考慮再調高到3千部。

調整策略 瞄準AI新商機

尼得科2018年收購台灣超眾,當時超眾就研發伺服器水冷散熱系統,現在集團發揮整合效果,這項產品可望成為新的獲利支柱。該公司的歷史幾乎可以和併購畫上等號,永守也發下豪語說,73件併購案「沒有一件失敗」。原本收購的企業營收規模多半在數百億日圓左右,不過隨集團營業額的成長,「現在即使營收高達5千億日圓、1兆日圓的企業,也買得起。」

除了置換重點產品,尼得科也積極拓展其他區域的商機。2023年度中國營業額占比已比前一年減少1.6個百分點,歐美則分別增加了1個百分點左右。永守尤其看好印度和非洲等全球南方國家,他認為當地的氛圍,和20年前進軍中國時相似。尼得科考慮2025年度在非洲興建首座工廠,主要生產節能空調等產品使用的馬達。另外也考慮在印度興建第五座工廠,同樣生產空調用馬達。

尼得科2023年度營業額比前一年度成長5.3%,為2兆3472億日圓,創歷史新高;淨利則成長238%,達1251億日圓。美國等先進國家需要更換基礎建設,省能源的工業用馬達需求可望增加,2024年度營收預估略增2.3%,為2兆4千億日圓,淨利再增32%,創3年來新高。

《財訊》雙週刊指出,中國經濟前景不明,加上當地營收占比達兩成的情況下,尼得科股價2021年底開始逐步走低;不過,修正公司獲利重心後,今年以來股價已上漲了37%。…(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13期)

延伸閱讀:

彭双浪扮台廠推手 用客製化接軌全球!曾大膽喊卡電玩展,反而創下350萬人觸及佳績

看不見的氣體精密監測 從中鋼做到台積電!半導體製程進入奈米化,創控乘勢崛起

晶睿挺過陣痛期轉型火力全開 力拚AI、雲端新動能,營運將重返成長軌道

天空塔喊賣震撼彈,買家會是中信金?海外債權人不玩了 經營權再生變

「新新併」意外殺出中信金!解析新光金招親的幕前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