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風險真的存在嗎?

今年以來,各大資產波動劇烈,股票資產緩步推升,債券資產先漲後殺,大宗資產先殺後彈,市場情緒已不如去年全面悲觀,股債替代效果開始浮現,行情在半信半疑中成長。

以股市來看,今年美股大型股當道,小型股疲憊,即便Q3具顯著回檔,全球股市今年漲幅仍高達8.5%,美國大型股漲幅11.7%,小型股卻是下跌0.5%,說明今年市場即便買盤回歸,仍偏好那些具有護城河、獲利穩定的權值股,市場並非全面樂觀追多,而是懷疑中成長。

大宗資產部份,今年以來跌幅高達4.4%,然而近幾個月隨著油價走升,跌幅已經逐步收斂,跌幅最重的反而是債券,今年全球主權債平均跌幅4.9%,美國公債跌幅4.4%,公債走跌主因為利率走升,卻也意涵著經濟動能向好,使未來降息預期滑落。

事實上,過去幾個月,多數經濟數據預期皆在轉好,即便客觀上相對差的數據,也沒有比預期來得差,以下表看,被視為軟著陸的數據(綠線),自今年三月起就不斷走升,到八月份,則完全蓋過硬著陸(紅線)的悲觀數據。

尤其,目前勞動力市場表現非常強勁,並未出現放鬆的跡象。美國勞工統計局最近公布的八月份職位空缺數量高達961萬,遠超過經濟學家預測的職位空缺中值882萬。

其中,單月增幅創下了自2021年七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說明近幾個月薪資通脹雖已放緩,勞動參與率正在提高,卻並未完全改變市場勞工短缺的現象,當勞工短缺現象廣泛出現時,就難以出現民眾因大規模失業而出現的消費急凍,正好保證了經濟的繁榮。

同時,隨著近期股價回調與企業獲利轉好,標普500指數本益比,已從年中的18倍下滑至16倍,低於過去十年均值,即便是本輪估值快速放大的權值股,也從年中的34倍下滑至27倍,這種本益比,幾乎沒有極端泡沫的風險,第三季轉好的財報開出後,甚至可以讓股市處於更健康狀態。

不過,這有代表著,股市必定顯著向上,債券價格還有顯著的下行嗎?這可不一定,只能說這種趨勢還會維持一段時間,按照過往經驗,聯準會來到升息尾聲,暫時停止升息後,大月在8~14個月後便會進入降息格局,此時股市回調,債券上漲便會開始。

事實上,聯準會已經沒有大幅升息的條件了,在各大部門銀行違約率中,信用卡貸款與車貸違約率,已經突破2019年高點,房貸也在緩步墊高,學貸隨著拜登減免計劃被最高法院駁回,在兩年零違約率後,預估在下半年快速上彎,利率衝擊的影響直到現在才開始出現,聯準會不僅要考量當前的通膨風險,更要警惕幾個月後的利率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