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凸起「一粒」竟不是痘痘!醫揭「表皮樣囊腫」特徵、症狀與治療
「表皮囊腫」是皮膚最常見的良性腫塊之一,其主要的成因是表皮細胞生長於深層的真皮層內,形成一個囊袋狀的腫塊。除了隆起腫塊之外沒有其他症狀,不過,表皮樣囊腫有可能會破裂,導致聞起來有腐敗的氣味。醫師呼籲,若身上長了有疑慮的皮膚結節,不要自己亂擠,記得還是要就診讓醫師評估。
「我摸到腋下這顆有點時間了!本來小小的,」孟欣告訴醫師:「可是最近突然覺得痛痛的,一看,這顆變大了,又好紅,這是不是淋巴結出了問題,我是不是得了癌症啊?」
醫師替孟欣做了檢查,告訴她:「這個不是淋巴結,而是一個發炎的粉瘤,我們可能要先做個引流。」
孟欣還是相當緊張,不太明白什麼是粉瘤。
延伸閱讀:
不治療就是最好的治療-多發性皮脂腺囊腫
粉瘤是個很通俗的說法,比較學術一點我們會稱這個為「表皮樣囊腫(epidermoid cyst)」,也有人稱此為皮脂腺囊腫(但後面我們會解釋為何這個稱法並不恰當)。
表皮樣囊腫可說是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而且它常常長了很久,長的很慢,甚至是幾年了,好像沒有太大的變化,在臉、脖子、軀幹等處尤其常見,基本上全身各處都可能找到粉瘤的蹤跡。會長粉瘤的族群常常是20多歲~30多歲之間的青年,很少在青春期之前就發現有粉瘤。在男女比來說,男生長粉瘤的比率比女性高了一些。
延伸閱讀:
睡超久還是累、臉一直長痘痘?醫警:身體正「慢性發炎」忽略恐致癌
表皮樣囊腫來源於毛囊漏斗部。毛囊漏斗部是毛囊開口於皮膚的表層處,當表皮受到反覆地刺激、摩擦,或因外傷及乾燥帶來傷口,表皮樣細胞於是經由漏斗部往深處潛行進到了漏斗內,形成了囊腫並內襯著複層鱗狀上皮,鱗狀上皮產生的角蛋白因而累積於表皮下層或真皮內,囊腫通過充滿角蛋白的出口與皮膚表面相通。
這樣講有點難懂。白話一點的話,我們可以想像表皮樣囊腫是個位在皮膚表層的球狀囊袋,囊袋的內層會持續分泌角質來塞滿這個囊袋,而囊袋與皮膚表面相通的地方常常會看到中間會有個像粉刺黑頭那樣的中央深色開口。
所以,當我們提到粉瘤或表皮樣囊腫,就代表這是個充滿角質的表皮下結節,是毛囊口堵塞的結果。還有,粉瘤與粉刺並不一樣,請看「粉刺和粉瘤到底差在哪裡?又該怎麼辦?醫師來解答」
粉瘤的外觀有什麼特色?
因為表皮樣囊腫很常見,因此當在臉上、脖子、軀幹發現一顆圓鼓鼓的隆起時,你可以先試著用大拇指和食指夾一下這顆隆起,如果它可以被你夾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代表是皮膚表層的結節,是表皮樣囊腫的機會就很大。
表皮樣囊腫的大小差異很大,小至0.5公分,大至3~5公分,都不少見。通常除了隆起腫塊之外沒有其他症狀,不過,表皮樣囊腫有可能會破裂,在破裂的時候,會看到灰白的濃稠分泌物,甚至像濃稠起司般帶有黃色的膏狀分泌物,而且通常聞起來並不好,會帶有腐敗氣味。
這裡就要說到為什麼我們不應該稱此為「皮脂腺囊腫」,因為粉瘤裡面沒有皮脂腺體本身。雖然也會有真的皮脂腺囊腫,但臨床上遇到皮脂腺囊腫的案例比表皮樣囊腫少很多。皮脂腺囊腫裡面分泌的是用來潤滑皮膚與毛髮的油狀物質,而不是含有許多角質的起司狀分泌物。
表皮樣囊腫發炎感染的時候,就會讓人感覺局部會痛、皮膚發紅、腫腫的。
長出粉瘤,是做錯了什麼嗎?
表皮樣囊腫的發生率很高,絕多數不用什麼特別原因,本來就有機會長出表皮樣囊腫。只有少數患者的表皮樣囊腫則與體顯性遺傳疾病、長期太陽曝曬、或免疫抑制劑的使用有關。
然而由於表皮樣囊腫的致病原因之中,會與皮膚有摩擦、創傷、乾燥有關,平常大家還是要多多照護自己的皮膚健康,減少太乾燥、頻繁抓搔造成的皮膚表皮受損。
怎麼確認是粉瘤?
皮膚上一粒粒的東西很多,請看「老了就會長?皮膚一顆顆沒事嗎?皮膚良性腫瘤圖文解析」,所以究竟你身上、臉上,長的是哪一種,最好還是就醫讓醫師診視。
而當醫師會依據病史與身體檢查作出臨床診斷,並與脂肪瘤、粟粒疹、痤瘡等其他皮膚的結節做出鑑別診斷,通常不需要影像學檢查或抽血檢查。
如果你的粉瘤具有以下特色,那就最好趕快跟醫師討論處理方式:
長得很快
長得很大
會痛、會紅、會腫,代表已經發炎了
長在容易摩擦的地方,像是腋下、腹股溝、內衣邊緣
長在不尋常的位置,尤其是腳趾、手指
決定處理方式時,通常要先看表皮樣囊腫當時的狀況。假若並沒有發炎,那麼最直接、最完整的處理方式就是以手術完整切除。唯有手術切除,能完整移除整個囊袋。
如果表皮樣囊腫很大,且長在臉上、或其他比較影響美觀之處,有人會考慮先打洞引流裡面堆積角質,並且從此洞口破壞囊袋內層,減少囊袋內層持續分泌角蛋白的機會。但因為不是完整切除,此法還是會有較高的復發機會。
假使表皮樣囊腫已經發炎、化膿,且範圍不小,通常醫師會先在發炎的囊腫上做個開口,引流出裡面的膿瘍。等到發炎控制之後,再視狀況。倘若發炎的過程若已經讓囊腫破裂,而且破壞了囊腫的鱗狀上皮內層,那就不會復發,無須後續處理。倘若囊腫沒有破裂,囊袋都還在,那還是要擇期以手術移除。
最後需要提一下,過去大家認為表皮樣囊腫基本上都是良性的,然而後來的研究發現,可能有1%的比率會有變成鱗狀細胞皮膚癌SCC或基底細胞皮膚癌BCC,因此若身上長了有疑慮的皮膚結節,不要自己亂擠,記得還是要就診讓醫師評估。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為:這不是痘痘!帶有起司腐敗味的粉瘤–表皮樣囊腫(圖文懶人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