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退化非老年人專利! 切勿「忍痛」而錯失治療良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退化性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骨科疾病之一,其中,膝關節因需長期承受人體重量,與其他關節相較之下更容易產生問題,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達15%,而根據衛福部統計,58歲以上長者,每5人中就有1人有關節退化問題。但你知道嗎?其實不只年紀增長會讓關節退化,體重過重、姿勢不當等因素都會加速其損耗。再加上現代人運動風氣漸盛,運動、路跑、登山樣樣來,運動傷害發生率居高不下,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郁智提醒,日常生活中的大小扭傷、撞傷,若沒給予足夠時間讓身體修復或接受妥善治療,都有可能累積成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修復能力差 膝關節疼痛需及時治療

多數痛症輕微之膝關節退化患者,透過適當休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及搭配輕度消炎藥物、加強訓練大腿股四頭肌等方式,約1-2週即可感受到症狀改善。但林郁智醫師分享,臨床上也有不少人有習慣性隱忍疼痛的現象,導致來就診時已是中度、重度退化,伴隨膝蓋腫脹、鈍痛難耐甚至已不良於行,此時更須及時釐清病因並介入治療,避免走向「置換人工關節」一途。

非手術治療方式怎麼挑? 醫:各有優缺點

目前非手術之常見退化性關節炎治療,包含關節內注射玻尿酸、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Platelet-rich plasma,PRP)、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林郁智醫師指出,三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

1. 關節內注射玻尿酸

若使用口服藥物超過6個月仍無效,也非膝關節退化中重度以上的患者,可與主治醫師討論申請健保給付。林郁智醫師形容,玻尿酸的角色就像「潤滑劑」,膝關節輕度退化如同機器生鏽,適度施加潤滑劑可讓其正常運作,但若機器本身已壞掉失去功能,即已是重度膝關節退化患者,使用玻尿酸恐成效不彰。

2. 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增生療法(Platelet-rich plasma,PRP)

因人體血小板中富含生長因子,因此PRP療法原理即抽取患者自身血液,離心出高濃度血小板後再注入回退化關節面,坊間有許多診所都有提供PRP治療,優點在於可及性高。然而,林郁智醫師提醒,PRP運用在退化性關節炎的真實效用仍有待商榷,且血液分離儀器與場所都會影響治療結果,如環境控管任何環節未注意也都可能增加感染風險。

3. 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

脂肪幹細胞具再生及分化功能,也能分泌生長因子,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即利用此特性。幹細胞注入關節面後,可舒緩發炎反應並協助軟骨增生與組織重建。林郁智醫師強調,自體脂肪幹細胞需在國家認證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規範(Good Tissue Practice, GTP)要求之實驗室才能進行萃取,安全性更受保障,能將患者感染風險降到最低。

同樣與「生長因子」有關,PRP與自體脂肪幹細胞有何不同?林郁智醫師說:「PRP像是散彈槍,非經特殊儀器萃取生長因子,因此注入患者傷部後效用較看個人,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是在實驗室中純化、萃取幹細胞再打到傷部,以目前研究數據看來,減緩軟骨損傷惡化的效果較PRP更明確。」

手術不一定為最終選擇! 「釐清病因」才是關鍵

手術常常被認為是膝關節退化的最終選擇,林郁智醫師表示其實不然,手術的主要目的在於解決患者痛症並讓其恢復生活功能,而膝關節退化也有可能是因O型腿、X型腿等腿型問題,長期行走姿勢不正確進而磨損軟骨而造成。此時手術可協助關節矯正,讓軟骨使用年限更持久。

因此,手術並非總是「最終選擇」,醫師會全面了解患者情形,並在各種利害權衡之下評估患者是否有需求,若一昧拒絕手術反而可能因疼痛導致沒辦法正常活動,進而影響身體其他功能,或使慢性病更加難以控制。

▲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林郁智

【延伸閱讀】

年節出外踏青不想敗興而歸? 預防膝關節退化3大要訣

身體儘量維持「左右對稱」 可幫助減少關節、肌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