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退潮...套牢散戶下船 融資主力接棒

台股貨櫃航運族群因紅海題材,股價頻創波段新高,2024年首周長榮、陽明海運分別周漲高達11%、13%,陽明成交量5日更爆出逾20萬張大量,但長期套牢的散戶紛紛獲利解套,股東數分別較紅海危機前退場3.2萬人、2.63萬人。

取而代之的是,融資主力資金大增,當沖客進場炒熱氣氛,長榮、陽明一周當沖比分別為52.95%、60.64%,當沖客明顯集中交易陽明。

海運業進入2024年硝煙四起、充滿變數,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2024年首周開紅盤,續漲137.07點或7.79%,但漲幅明顯收斂。亞洲年前出貨潮倒數一個月,業界估,可維持高運價,但漲幅有限,主要看貨量;接下來過年工廠不出貨,運價將面臨修正,關鍵要看農曆年後3月起大陸出貨與歐美訂單狀況,運價走勢更明朗。

紅海危機爆發至今,除直接衝擊的歐洲線、地中海線運價翻倍,美東、波斯灣、南美航線等運價也走揚,令原本承受運力供過於求壓力的貨櫃海運市況,一夕翻盤,大賺機會財,激勵全球航商及貨櫃三雄股價大漲,累計2023年12月8日至2024年1月5日,長榮、陽明、萬海分別上漲40%、32%、20%。

唯法人示警,上一波疫情讓海運業賺到創紀錄利潤,這波紅海之亂漲價效應目前看來恐怕是短期效應,上波搶著買船票上船卻遭套牢的眾多股民,有獲利就了結,等待時機波段操作。

從集保中心最新股東人數統計來看,套牢散戶緊緊抓住這次紅海危機解套機會紛紛跳船,尤其以長榮、陽明最具代表性。

廣告

長榮最新股東數33.96萬人,比前一周35萬人大減1.04萬人,持股少於100張的股東快速退潮,整體股東人數也比紅海危機前大減3.2萬人。反而融資餘額快速增加,較紅海危機前增約1萬餘張,顯示主力大戶以融資進場交易,當沖客更積極共襄盛舉,長榮近一周當沖占比52.95%。

至於陽明最新股東數40.19萬人,周減1.3萬人,同樣是散戶退場,比紅海危機前股東數大減2.63萬人,因屬於低股價,當沖客集中交易陽明,一周當沖比高達60.64%。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泓德能源衝刺綠電 明年看旺
倒數剩六天 內資拚作帳
外資期現貨 由空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