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頻升息 壽險公司「利變」保單將面臨三大挑戰

儘管聯準會強勢升息,看起來在台灣暢銷的利變保單會更有甜頭,但多家壽險公司本身的資產負債包袱,卻令金融業者謹慎看待未來的利變行情是否能「追」得上聯準會強勢升息的速度;根據銀行銷售通路及大型金控內部等與保單銷售相關的單位來評估利變保單未來的行情,未來利變型保單,和壽險公司本身的資產規模變化,將出現以下三種挑戰,影響所及,甚至會使現在為數龐大的利率變動型商品宣告利率,處於見「升」卻「不」能升,不僅使保戶形同「看得到,但吃不到」,也會導致整體利變保單銷售動能大幅衰退。

業界人士則對此指出,其中最麻煩的是,壽險公司在資產負債表上,由於投資面的衝擊,再加上下半年可能要再提責任準備金,財務負擔更重,因此,業界人士保守認為,即使美國聯準會一再升息,也只是使壽險公司面對更大的「調升宣告利率」負擔,陷入究竟要先處理資產負債表壓力的問題,或是先維護資產規模不萎縮的「父子騎驢」矛盾。

上述的三大挑戰,包括了:

1、美元強升,以往最熱賣的利變型保單現在不僅變貴,更重要的是,壽險公司基於現有的資產負債的包袱,對於越來越高的這些美元利率,可說處於「見升」而「不能」升的狀態。包括銀行銷售通路指出,雖然業者最擅長的還是銷售「躉繳」型商品:如利變壽險、利變年金及類全委投資型保單,例如,今年前七月銀行銷售個人壽險(主要是利變壽險)有1,44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60億元,銷量增加約4成,但倘若利變型商品在利變反應力上退化,恐怕不利未來的保單銷售。

廣告

2、台灣壽險公司若要抵抗AUM的縮水,未來挑戰將越來越大。

在第二季法說會當中,不難發現所有大型壽險業總保費收入均出現大幅衰退,尤其是多家壽險公司不約而同表示,過去熱銷的分期繳商品陸續繳費期滿,致上半年總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對此,金融圈高層認為,實際上,真實的原因就是在利率環境的改變,過去各家壽險業都會發「新」單換「舊」單,以維持保收存量規模的成長。

3、若新舊美元保單因應聯準會升息同時調高利率,將使得壽險公司財務成本快速上升;而若投報率因為市場波動所苦而持續下降時,調升後恐怕又得面臨投報率和宣告利率之間的「死亡交叉」,日後恐又得面臨降宣告利率的壓力。然而另一方面,壽險公司面對保費的「脫退」流失,恐怕此時也只得硬著頭皮調升宣告利率,於是陷入了「父子騎驢」的困境。

這種困境,甚至將使利率變動型商品在上述的升息環境和資產帳面損失夾擊下,反而成為讓壽險公司營運及資產負債表管理風險升高的商品,再加上下半年可能將面臨責任準備金調升的壓力,同時又將壽險公司經營的財務成本上升,也更無力面對利變商品的利率調升。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陳文茜自曝怕活不了幾年 遺囑與財產已冷靜處理好
禍不單行 成都又封城 產業鏈慘了!
熱門股-北極星 解盲題材外資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