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證速度遠不及開缺 本土語師資荒難解

國小到高中現在都要學本土語,但本土語卻出現嚴重的師資荒,其中一個原因是,教育部要求教師必須取得本土語中高級認證,才能授課。不少教師反應,中高級認證真的很難考,於是乾脆放棄。如此一來,師資緊迫下,學校只能請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往返各校教本土語,或者採取遠距視訊授課,算是勉強維持師資平衡。但有教育界人士點出,這種滾動式的調動,看似彈性,實則非常不利教學品質,追根究柢,還是要給出本土語認證的誘因,才能填上這個師資黑洞。

全國國小到高中,235萬多學生,本土語資格教師1萬6千多人,1個老師對2百個學生,怎麼夠?

新北市教育局科長 林奕成:「除了現職老師的培訓以外,就包含剛才講到的,教師甄選的引進,另外我們也都跟這個師培大學合作,你們幫我們培育的公費生,一定要擁有這個本土語認證的這個資格。」

本土語師資告急,地方政府招兵買馬,新北市甚至端出教甄加分禮包。

新北市教育局科長 林奕成:「我們是說一個語別2分,那三個語別(閩南語、客語、原民語),那當然如果你通通都有證照,那就是6分啊。」

但要靠新進教師來補洞,怕是緩不濟急,更傳出本土語言能力認證越來越難,讓很多考生落馬。教育部規定教師要有中高級認證,但以閩語為例,翻開考生大補帖,你可能都會傻眼。

新北秀峰國小老師 林藹如:「它絕對不是一個,你本來就會講閩南語的人,然後你去考,你就一定會過,絕對不會,因為它就是卡在那些字。」

平常朗朗上口生活用語,閩語教科書裡卻化為一個個燒腦的生僻字,好比一個人字旁,加上惡,國語念ㄜˋ,你認為閩語它是什麼?

新北秀峰國小老師 林藹如:「這個念oh,那這個oh的意思,就是很難做一件什麼事情,比如說"oh kong"。」

再看過來,左邊一個身體,右邊一個婁,中文念ㄌㄡˊ,但閩語的答案卻讓人意想不到。

新北秀峰國小老師 林藹如:「那這個字是念成nng,nng 就是鑽過去的意思。」

會講卻不會寫,看到字卻不會說,就算閩語說得特別溜,恐怕也要栽在這些關卡,另外還有像齒戳、扭搦,這些想半天才對上發音的閩語詞彙,讀書在行的老師們也感覺頭大。

新北秀峰國小校長 戴雲卿:「大專院校師範體系也沒有特別去開設這個(閩語)科目啊,我想說這個其實在(考認證)誘因上,就可能會稍弱一點。」

這種系統化的閩語學習,似乎是把簡單變複雜? 國小就有本土語課,今年國中跟高中也變成必修。國中小每星期一堂課,高中要修兩學分,但本土語本來就不是升學科目,頂多是加分項目,家長自然不放在心上。

新北秀峰國小老師 林藹如:「首先它(本土語)不是必考科,它(本土語)也不是學科,對,那家長都不會太在意,就好像上音樂課,他不會特別注意音樂課在做什麼。」

為了尊重台灣的多元文化,108課綱,教育部將國家語言納入,但師資尚未湊齊,政策先行,本土語教學仍在撞牆摸索,似乎只是對文化先有了交代。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中醫治療新冠腦霧 多種方式對症下藥
小學畢業漫長暑假 慈濟攜手屏東教育處辦營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