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鋼鐵、太陽能電池板之後,中國激增的塑料供應存在溢出風險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在國內需求疲軟之際,中國激增的塑料供應存在著溢出風險,進而對全球其他地區構成新的貿易挑戰。隨著生產商減產,中國龐大的石化行業中部分企業產能開工率僅有五成。但由於行業仍在擴張,這類限制越來越難以為繼。

榮鼎集團研究美中關係和中國產業政策的副總監Charlie Vest表示,這是繼鋼鐵、太陽能電池板之後,中國的結構性失衡明顯溢出到全球市場的又一個例子。

過去十年,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塑料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一方面是為了滿足中國對塑料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為了幫助煉油廠應對電動汽車興起後運輸燃料市場預期中的下滑。巨大的產量和疫情後的低迷需求意味著利潤率微薄,但企業仍在繼續生產,希望保住現有的市場占有率。

牛津能源研究所(Oxford Institute for Energy Studies)的中國能源研究項目主任Michal Meidan指出,中國化工產品產能過剩似乎是一個未受到充分重視的行業風險。西方業界低估了可能出現的過剩產能的數量和品質。

目前,工廠透過短暫停工和低開工率來因應供應激增。但隨著產能的不斷增加,石化企業高層主管和行業分析師表示,供應過剩情況將會加劇。許多產品的過剩足以使中國成為重要出口國,有可能加劇目前的貿易緊張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