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台灣製造瓶頸 打造自動化在地供應鏈 耀勝跨足高階醫材 搶攻安全針商機

突破台灣製造瓶頸 打造自動化在地供應鏈 耀勝跨足高階醫材 搶攻安全針商機
突破台灣製造瓶頸 打造自動化在地供應鏈 耀勝跨足高階醫材 搶攻安全針商機

文/劉志明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生產各類變壓器的電子廠耀勝,今年第一季獲利還不到3百萬元,ESP(每股稅後純益)只有0.05元。但股價卻連年上漲,今年以來市值便增加超過四十億元,成為不可忽視的小飆股。

原來,耀勝的新題材是高階安全注射針筒正式通過台灣食藥署(TFDA)認證,下半年進入量產。5月17日在福華飯店舉辦的發表會上,包括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國策顧問何美玥、台大醫學院血液腫瘤科教授林凱信、台化董事長洪福源等重要產官學以及醫界精英都出席。

行政院前副院長沈榮津是耀勝投入安全針研發製造幕後的重要推手。他回憶,新冠疫情爆發時快速組建口罩國家隊的經驗,讓政府現在已記取教訓,重要的醫療物資,台灣要有在地的供應鏈。經建會前主委、國策顧問何美玥也強調,安全針的新型設計,可以保護醫護人員免於針扎的風險,而台灣有完整的製造供應鏈,這是國安的重要議題。

耀勝董事長蘇浩熙表示,他在電子業製造有30年的經驗,在醫材製造部分涉獵不多。在國內疫情結束時,意外碰到蒂法諾團隊有安全針的專利,也得知疫情後國內安全針等醫療器材短缺,因為自己女兒也是醫師,了解台灣更需要打造在地的供應鏈。但台灣雖然有專利、有技術、有研發人才,製造成本卻難以跟中國比拚。

蘇浩熙原本是廣達工廠的基層員工,後來做到製造部門處長,30年經驗累積,就是盡其所能用機器取代人工,以全自動化的製造把成本降低。傳統的針筒製造,一條生產線至少要20人以上;耀勝則是採全自動一條龍生產,只要七個工作人員,大幅縮減人力成本。

廣告

《財訊》雙週刊指出,耀勝安全針從通過台灣專利,到申請美國、歐盟等國專利,從工廠的環評,廠房從無到有,蘇浩熙都用最快的速度打造,在醫療塑化原材料也受到台化的大力支持。他笑稱,「把在廣達學到的製造筆電、伺服器、智慧手機所有製造自動化的智慧全部用上了。」

三軍總醫院家醫科主任方文輝指出,現在市面上的安全針設計,雖然有側蓋保護,仍可能造成醫護人員使用時的針扎風險及施打不便的問題;但耀勝所設計的專利安全針筒,不只解決上述困擾,還更便於注射筒回收。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蘇喜也指出,現在醫護人員缺乏,且第一線醫護人員誤扎針的事件頻傳,造成其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耀勝新型注射針筒安全功能,大量使用對留住醫護人才將有相當幫助。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每年超過2百萬次誤扎針的問題,讓醫護人員有感染B型、C型肝炎與愛滋病的風險。目前世界各國已陸續立法,支持使用安全針筒,以保護醫護人員,此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3月發布聲明,在美國銷售的中國生產醫療注射器存在質量問題,使得美國醫界也開始有去中國化的風險意識,拜登政府甚至要將中國醫材進口到美國關稅提高到50%。

突破台灣製造瓶頸 打造自動化在地供應鏈 耀勝跨足高階醫材 搶攻安全針商機
突破台灣製造瓶頸 打造自動化在地供應鏈 耀勝跨足高階醫材 搶攻安全針商機

《財訊》雙週刊指出,蘇浩熙強調,在台灣站穩腳步之後,接下來目標就是進軍美國。在一條龍自動化大量生產後,耀勝生產安全針成本比中國廠商還低,未來還有去中化的商機,因此他毫不猶豫擴增產能。耀勝在大溪廠打造年產能五億支的產能後,耀勝子公司軒銘科技總經理戴憲明透露,耀勝第2廠計畫已經進行,再投資10億元,在桃園觀音購置5千坪廠房進行擴產,到2026年初,公司安全針總產能可達年產50億支,是目前產能的十倍。…(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12期)

延伸閱讀:

解讀輝達訂單模式透視兩大考驗...AI伺服器廠競賽 前後段班差距浮現

賴清德最信任的男人!霸氣縣長潘孟安 變溫暖大叔 外表粗獷卻心思細膩

中芯坐二望一,台廠為何老神在在?晶圓代工營收大風吹 財報暗藏玄機

商務律師跨行美食重邏輯、520主辦單位第一指名!高琹雯,用國宴講述台灣身世

李四川疾呼:破除一坪換一坪迷思!台北市進入大都更年代 政策8箭加速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