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老插旗生策會,準備打造新護國神山?
生技產業高度數位化、智慧化,科技大廠也紛紛投入大筆資金,投資公司或開發器材。為了擘劃產業的發展方向,科技業大老如施崇棠、彭双浪等人都搶進生策會理事名單,他們圖的究竟是什麼?
今年的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年會,刮起比過往更強烈的「科技風」。
一向被視為產業風向球的生策會年會,因為理監事名單將確立產業的發展方向,備受矚目;而多位科技業大老先前就紛紛表達參選理事的意願,趁早卡位擘畫產業未來。
果不其然,今天(16日)公布35名理事名單中,科技廠比去年增加1席,高達12席,還有多張新面孔,包括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友達董事長彭双浪、技嘉董事長葉培城與台達電執行長鄭平;另外,金控業的台新銀行董事長吳東亮也入列。
相反地,身在主場的生醫業者,此次卻減少1席,僅剩5席。
新一屆理監事隨後選出會長、副會長,皆與上屆相同,由中研院院士翁啟惠續任會長,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台大醫學院教授楊泮池、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續任副會長。
因為生技產業近年來的發展主軸趨向「BIO(生技)+ICT(資通訊)」,科技廠早已跨域搶市,研發智慧醫療設備、穿戴式裝置等等,加上此次理監事提名原則是具備國際製造能力、行銷全球的經驗、有經營能力與大資本等三大條件,期盼建構完整供應鏈、大量生產並控管成本,所以外界對這個結果並不意外。
畢竟台灣許多業者累積足夠的研發能量和技術,卻始終欠缺商業化的能力和資金,如今科技大老插旗生策會,除了為產業發展注入資金活水,也要爭搶未來的兆元商機。
蔡明興:台灣生技業產值呈倍數成長
但這塊商機究竟有多大?身兼生策會顧問的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今天提到,台灣生技產業的產值至今已有1兆3000億元,雖然相較香港5兆元、日本15兆元還要少,但已呈現倍數成長。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與高齡化社會等因素,愈來愈多資金投入生醫領域。蔡明興以美國為例,2019年至2021年的產業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62.63%,2022年即便疫情攪局,整體還是成長30%,創投總計投入200億元美金。
至於富邦金控的創投從2004年以來,投資37家公司、總計37.56億元,其中73%為台灣公司或台人主導,內部報酬率(IRR)也有27%,包括藥物開發、基因檢測、細胞治療都是口袋名單。
其實,台灣掌握發展生技產業的優質外在條件,蔡明興說,台灣有26個醫學中心、124個臨床試驗醫院,以及多元化的人才與科研機構,只要資本市場活絡,並訂定完整規章制度與獎勵優惠,生技業的潛能不容小覷。
楊泮池:台灣數位醫療基礎建設落後
當然,台灣接下來得快步跟上數位化與智慧化的潮流。生策會副會長楊泮池指出,2023年塑造未來的10大醫療保健科技趨勢包括「AI、物聯網、AR與VR、遠端患者監護、奈米醫學、遠距心理健康、大數據臨床流程自動化、網路安全與數據資安、3D生物列印植入醫材」。
由此可知,更科技、更細緻的應用,將是生技產業創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楊泮池舉例,2022年FDA核准許多數位醫療診斷方式,由台大醫院打造的AI人工智慧府治胰臟癌早期監測,成為名單中唯一入列的台灣代表。
楊泮池強調,雲原生(Cloud Native)資訊時代來臨,台灣的雲端運算能力與ICT產業實力優異,每家醫院卻都發展專屬的軟體系統,全台數據難以整合,導致數位醫療基礎建設的品質還停在1990年代,不利新科技落地應用。
楊泮池希望醫療院所加速系統革新,整合醫療詞彙和撰寫方式等數據規格,並推動推動銜接國際標準,走向FHIR(快捷醫療服務操作資源),同時獎勵採用創新數位科技,以佈局國際。
生策會今年將持續引領醫療科技創新,搭建全球科技與醫療合作平台,創造更大的產值。
誠如蔡明興所說,台灣生技產業蓬勃發展,各行各業領袖今天才會齊聚一堂,從攀高的產值也足見產業的發展動能。而今,科技大老進駐生策會,如何為台灣打造全新的護國神山,備受各界期待。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偉喬十年磨一劍,7年級老闆闖出名堂
馬桶內感測能預警癌症!鴻準攜瑞愛生醫搶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