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再添勁敵!華為助推電動車品牌Aito新車大賣座,合作夥伴股價暴漲5成

華為跟電動車公司賽力斯集團(原名:小康股份)合作的電動車品牌 Aito,9 月推出新款 SUV M7,第 1 個月銷售即超過 50,000台,也讓賽力斯 9 月股價大漲超過 50%,為 MSCI 亞太指數 9 月表現最好的股票,大摩分析師認為華為的研發能力及銷售網路是進軍電動車初步成功的關鍵。

特斯拉(Tesla)在中國市場的競爭越顯激烈。前有比亞迪穩居市場銷售領先,華為繼 8 月推出自製手機 Mate 60 Pro 後,與賽力斯合作的電動車品牌 Aito 也順勢推出 SUV 新款 M7,第 1 個月銷售即超過 50,000 台,也讓賽力斯 9 月股價大漲超過 50%,成為跌聲連連的電動車類股唯一亮點。

Aito:整合華為與賽力斯、軟硬體強項的中國電動車品牌

華為與賽力斯於 2021 年合作推出電動車品牌 Aito,賽力斯負責硬體研發與製造,整合華為的 DriveOne 電驅動系統、HiCar 車載系統以及 Huawei Sound 音響方案。

自 9 月上市以來,Aito 新款 M7 在 25 天內收到超過 50,000 筆訂單,分析師對於新款電動 SUV 成功打響第一炮給予高評價,當然華為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的強大吸引力以及龐大的零售銷售網路亦功不可沒。

市場投資者也「賺到毋知人」。因為新款 M7 發布後,賽力斯股價上漲超過 50%,為 MSCI 亞太指數 9 月表現最好的股票,而 Tesla 及比亞迪等電動車製造商 9 月都是下跌作收。

<a href="https://www.google.com/finance/quote/601127:SHA?comparison=NASDAQ%3ATSLA%2CHKG%3A1211&window=1M"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Google 財經;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Google 財經</a>

Morgan Stanley 分析師團隊在報告中指出:

廣告

在華為的支持下,Aito M7 的成功毫無疑問。投資人應該關切今年稍晚將發布的其他華為電動車是否有潛在逆風。”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8 月份的電動車銷量占新車銷售的 38%,中國的電動車製造商也積極拓展全球市場。以比亞迪來說,9 月的電動車銷量為 287,454 輛,年增 43%;Tesla 年減 10.9% 為 74,073 輛。

中國電動車爆發潮,是否發生排擠效應?或將更快速搶佔市場?

由於年中之前股價漲幅太大,投資者開始擔心股價遭到高估,8 月之後中國的電動車股票開始修正,廠商進行的削價競爭也讓投資者心存疑慮;但由於華為並未上市,並無定期對外揭露財報資訊的義務,所以即使華為在相關領域取得進展,相關供應鏈的股價不會即時反應。

Aito 新款 M7 入手價為 249,800 人民幣(34,235美元)。Morgan Stanley 分析師 Cindy Huang表示:

可能被 M7 訂單排擠的車型,包括理想汽車的 L7/L8、Tesla Model Y、小鵬汽車的 G6/G9 以及比亞迪的 Tang。

Huang 表示年底前投資者需要關切 Aito M9、和另一輛華為支持的 Luxeed S7,她認為股價會率先反應銷售市況,銷售數據之後才會出爐。

在全世界關切科技發展的人眼中,華為 8 月推出自製手機 Mate 60 Pro 後再被推向美中緊張局勢的風口浪尖。但經過一年多來美國的技術跟貿易限制,華為 Mate 60 Pro 被彭博社拆解認證自製零組件比例極高,中國民眾將華為視為中國在高階手機技術自主的代表。在經過多年發展電動車技術後,華為逐步建立的手機商店網路在吸引消費者流量被認為佔有市場優勢。

Bloomberg Intelligence 分析師 Joanna Chen 表示:

由華為開發的升級版 ADAS 和連網能力、具競爭力的定價,以及新的Mate 60 手機帶來的龐大流量,讓新款 M7 受到關注。 華為的研發能力、品牌形象和廣大的銷售網都對新款 M7 成功的第一步有所幫助。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比亞迪小型電動車「DOLPHIN」9/20襲日!預期售價<70萬?油車・電車雙重衝擊
工廠升級延遲生產作業,Tesla 第三季交車輛低於預期,年度目標恐難達標
【IAA 慕尼黑車展】中國電動車廠大軍強勢進逼海外!歐洲車廠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