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倫飛(2364)1月營收5440萬元,月增率-33.45%,年增率-1.05%
【財訊快報/編輯部】倫飛(2364)自結109年1月營收5440萬4000元,和上個月的8176萬元相較,減少金額為2735萬6000元,較上月減少33.45%,和108年同月的5498萬3000元相較,減少金額為57萬9000元,較108年同月減少1.05%。
繼傳產的航運、鋼鐵、塑化股之後,電子族群也陸續向客戶通知漲價,專家認為,漲價帶動公司營收、獲利成長,兼具題材面、基本面優勢,然操作布局仍需搭配籌碼面與技術面,統計目前包括聯電、長榮等15檔個股,挾漲價題材,本周獲法人買超且技術面續強,續航力可期。國泰證期顧...
寒舍集團證實,董事蔡伯府22日晚間約9時,因身體不適送醫,急救後仍不幸逝世,享年48歲;由於事出突然,集團目前暫時無相關聲明。身為創辦人蔡辰洋長子,蔡伯府最早曾被安排接班,但卻傳出個人健康因素,淡出飯店經營,改以大股東身分出任董事至今。
英特爾新CEO傑辛格(Pat Gelsinger)宣稱不輕易對外釋單,外資22日大賣台積電逾400億元,達6.1萬多張,創下自2007年3月12日台積電大股東飛利浦釋出持股,單日外資賣超台積電569億元後,史上單一個股第二大賣超金額。台積電今年股價大漲22.45%,市場雖盛傳美股女神巴菲特方舟...
華新(1605)與東元(1504)1月6日完成換股,華新持東元股份8%、東元持有華新股權6%。華新22日再公告,從2020年12月29日起,至2021年12月28日一年內,要斥資18億元買入東元股票。截至22日,華新已斥資2.9億元買入東元股票10,130張,持股比8.473%。市場推估,華新18億元全...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3日電)不論平假日,好市多總是人潮滿滿,民眾推著推車、眼神銳利地掃視商品架,看看哪裡有「甜甜價」可入手;部份眼尖消費者可能已發現,1月以來,數十項商品陸續折價,原來是新台幣升值推了一把。
日 期:2021年01月23日公司名稱:寒舍(2739)主 旨:寒舍董事逝世發言人:閔桂鈴說 明:1.發生變動日期:110/01/222.選任或變動人員別(請輸入法人董事、法人監察人、獨立董事、自然人董事或自然人監察人):自然人董事3.舊任者職稱、姓名及簡歷:不適用。4.新任者職稱、姓名及簡歷:不適用。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解任」、「任期屆滿」、「逝世」或「新任」):逝世。6.異動原因:本公司蔡伯府董事逝世。7.新任者選任時持股數:不適用。8.原任期(例xx/xx/xx ~ xx/xx/xx):108/05/28~111/05/279.新任生效日期:不適用。10.同任期董事變動比率:1/10。11.同任期獨立董事變動比率:無。12.同任期監察人變動比率:不適用。13.屬三分之一以上董事發生變動(請輸入是或否):否。14.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23日電)談起匯率,相較於經濟學理論,多數民眾對於「大麥克指數」、「星巴克拿鐵指數」可能更熟悉,不過中央銀行提醒,以台灣來說,兩項指數呈現結果背道而馳,顯見單一商品指數淺顯易懂,但不夠嚴謹。
【時報-台北電】資金出現集中抱團效應,半導體成為盤面力拱對象,同時在當沖浮額攪局下,法人建議持股水位應以中性偏多為主,加上春節封關當近,優群(3217)、漢唐(2404)等15檔高殖利率、高配息率的雙高股,給予投資者追求資本利得兼具收息的機會。 大盤雖攻克萬六城池,漲勢卻高度集中台積電、聯發科等電子權值股,導致中小型股出現「賺指數、賠價差」的失衡情況,且台股的當沖比重持續處於歷史相對高水平位置,投資人進退失據,操作難度加大。 元富投顧總經理鄭文賢指出,儘管台積電將指數撐在高檔,但個股間很難操作,除半導體產業抱股過年問題不大外,台股高殖利率族群也是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尤其美國聯準會(Fed)2023年前升息機率偏低,股價基期相對偏低下,表現空間可以期待。 根據2017~2019年間股利發放狀況觀察,平均殖利率大於5%且配發率逾七成的個股共計286檔,其中優群、致新、漢唐、晶技、東和鋼鐵、聯陽、英業達、紘康、久元、博智、中菲行、禾瑞亞、宇智、全漢及遠見等15檔個股,擁有穩定配息外,去年前三季就賺贏2019年全年,全年獲利與配息可望雙雙增長。 譬如無塵室工程廠漢唐搶搭上半導體擴廠順風車,光去年合併營收就高達358.37億元,年增近五成,連三年締造新高紀錄。2021年元月還未結束,就陸續傳出台積電擴大資本支出與宏捷科5.17億元大單利多,業績面蒸蒸日上外,法人以漢唐近4季稅後盈餘與過去3年內平均配發率103.94%計算,粗估今年可分配到的現金股利,將上看20元以上,惟實際數字仍要待公司董事會決議公布。 國泰證期經理蔡明翰表示,根據過去經驗,農曆年後仍有紅包行情可期,加上歐美疫苗施打後經濟活動陸續復甦,操作上維持偏多思維,投資方向除了台積積電等績優股外,部分落後補漲的族群也可多加留意。(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柯宗沅/台北報導)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021年1月23日電)環球晶(6488)今天公告,提出最優、最終Siltronic收購價至每股145歐元,較原收購價每股125歐元增加16%,環球晶認為,該價格對全體Siltronic股東而言是非常公平合理。環球晶表示,子公司GlobalWafers GmbH對Siltronic收購價提出最優且最終收購價至每股145歐元,較環球晶與Siltronic在公告已進入最終階段的協商前,在去年11月27日過去90天於Xetra交易市場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格溢價71%,較每股125歐元的原收購價增加16%,也較環球晶透過股票市場取得Siltronic股份,於1月21日上調的收購價140歐元,每股增加5歐元。環球晶指出,公開收購的所有其他條款和條件(包括公開收購期間)與去年12月21日發布的內容維持不變,環球晶並邀請Siltronic全體股東於今年1月27日前踴躍參與公開收購應賣其所持有股份。環球晶及其子公司目前持有Siltronic全部流通在外普通股的6.06%,收購人已與Wacker Chemie AG簽訂不可撤銷的應賣承諾協議;Wacker已參與公開收購應賣其持有的所有Siltronic股份予環球晶。環球晶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表示,仍然相信此次交易將為股東創造巨大價值,也為客戶、員工和利益相關者帶來效益。環球晶已提高Siltronic收購價至每股145歐元,這是最優、也是最終的收購價,該價格對全體Siltronic股東而言是非常公平合理。因此,鼓勵Siltronic全體股東應賣其所持有股份。
【時報-台北電】「國寶級」ETF元大台灣50(0050)ETF,22日除息3.05元,但受到台積電、聯發科等權值股走勢軟腳影響,首日出現貼息。不過,買盤逢低承接心態仍相當積極,除了現股成交量放大至2.47萬張外,盤中零股成交股數及金額更雙雙創下新高,掃貨力道猛烈。 台灣50 ETF在農曆封關前夕配發每股股息紅包3.05元,預估受益人數有近20萬人,近期搭配權值股強力噴出,股價頻頻改寫歷史新高,最高登上143元,22日除息參考價為139.95元,惟受英特爾仍自行生產晶片消息影響,外資大舉砍出電子權值股,拖累台灣50ETF除息首日出師不利,貼息下跌2.5元。 由於台灣50 ETF自掛牌以來,配息、股價呈現穩步向上趨勢,逐步養成一批忠實的存股部隊,並採取配息後加碼投入的策略,促使以往上下半年除息日大多會有交易量放大的現象,甚至上演一日填息戲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台灣50 ETF除息,是第一次搭上台股實施盤中零股交易,從22日盤中零股交易狀況來看,總成交股數一舉衝上94.6萬股,較除息前一日暴增1.64倍,不僅刷新開放以來最大量紀錄,也是單日個股交易第三大,僅次於台積電、鴻海雙王。 另外,台灣50 ETF因近期股價衝高,22日盤中零股交易金額首度突破「億元」大關,達1.31億元新高,由此可看出零股、小資族在其中著墨力道頗深。 法人分析,由於台股此波上攻力道猛烈,自去年底以來一路強漲登上萬六,從盤勢走向來看,短打交易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顯示「居高思危」心態發酵,而台灣50 ETF在除息前的元月以來漲幅近17%,績效表現不俗,自然有不少投資人選擇穩領股息紅包後先獲利了結,導致貼息表現。 不過,若從整體產業趨勢來看,台灣電子權值股展望正向,資金面仍相當充裕,預期短線消息亂流過後,台灣50 ETF仍有機會邁向填息之路。 台灣50 ETF加計去年下半年配發0.7元,合算2020年度共配發3.75元,為0050成立來個年度最高的配息金額。但因近期股價隨指數節節升高,投信法人認為,若只看單次除息前價格所計算的殖利率,無法完全反映長期持有含息報酬率,建議採中長期存股策略參與0050投資。(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陳昱光/台北報導)
【時報-台北電】外資22日大提款台股343.86億元,創2020年9月25日來單日最大賣超,光對台積電就提款逾400億元,創歷史單日第二高,股價重挫3.57%,加權指數爆量4,134億元、下跌134點,所幸官股券商護盤狂敲55.47億元,加計投信及自營商,三大內資合計買超93.72億元,台股驚險守住萬六大關、收在16,019點。 大盤成交量表現,從2020年11月30日至今,共出現七次爆量4,000億元以上,其中,指數有六次收跌,是否有出貨之嫌?專家普遍評估認為,「未有出貨跡象」。日盛投顧總經理鍾國忠指出,由價跌量增可見市場高出低接意願高,倘若為出貨,後市行情會直直落。 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則表示,一反台股過往經驗中「爆量」的轉折徵兆,以台股目前指數上萬六、對照總市值近50兆來看,成交量能一定要再往上,因此「成交量能放大是好事」,代表市場對行情看法很樂觀,現在每當爆量下跌反倒成買點,反而是當大盤量縮時才需要擔心;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也認為,當量能開始縮,代表追價變保守,反而是警訊。 而面對外資22日大舉賣超台股343億元,黎方國認為,外資態度持續反覆,觀察2020年外資大賣台積電44.4萬張,但「越賣、台積電股價越高」;外資持有台股約46%、約23兆元,因此,343億元占比相當小,推測是因應短線資金需求所做的獲利調節或變現。 鍾國忠則指出,22日適逢台灣50(0050)ETF除息,買盤趕在21日搶進,推升台積電、聯發科大漲,但也由於0050已來到高檔,賣盤獲利調節也是在所難免,亦是致使兩檔大盤指標股近2日波動加劇的原因之一。 專家多半持續看好下周行情,蔡明彥認為,支撐區在月線、或本周低點15,320點位置,高點上看16,500點;鍾國忠也認為月線是重要支撐,高點看16,300點;黎方國則預期大盤區間落在15,900~16,250點間。(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方歆婷/台北報導)
甫接任美國財政部長的葉倫(JanetYellen)日前於參議院表示將以美國國內經濟優先,暫無對外新簽自貿協議(FTA)的計畫。對此,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對拜登政府的政策,已有掌握、也理解,對於未來台...
隨著本土確診案例不斷增加,意外掀起防疫保單熱潮!台灣產物保險公司,近期突然爆單,緊急宣布即將停賣,原本服務據點週末不營業,仍有許多員工加班趕工,就怕有心人士刻意投保,違法獲利,金管會示警,一旦違反相關防疫規定,就不予理賠。 台灣產物保險的服務據點,原本週末沒有營業,不過可以看到裏頭,有許多員工加班處理文件。員工忙進忙出,桌上堆滿文件,甚至還有人,帶著家中孩子來上班,就是為了處理,龐大的保險單量,台產22號晚間突然宣布,將在25號周一下午5點起,停止受理防疫保單,兩大原因,除了擁入案件數量,超出負荷量,也即將達到風險累積額度。 保險達人劉鳳和說,「目前根據我所了解的就是,台產公司所有的人員,每天大概都加班到,晚上10點12點左右。」網友戲稱,許多人把保單當樂透買,猶如電信499之亂再起,就是因為保險公司標榜,年繳500塊,一旦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而遭居家隔離、居家檢疫等五項處置措施,最高理賠10萬元,近期不少保險業務員,一天至少收到上百張單量。 保險達人劉鳳和表示,「因為台產它的行政人員,已經無法負擔,這麼龐大的投保數量,所以說它這個在禮拜一的時候,下午五點鐘將停止收件,金管會叫民眾不要認為說,這張保單可以有不當獲利情形,金管會示警可能也是一個原因。」就怕一張保單影響防疫,有心人士違法獲利,金管會示警,理賠還是有除外條款,一旦違反相關防疫規定,就不予理賠。 防疫保單洗版網路論壇,甚至有人PO文說,幫忙收集保單,對方從桃園上來,一件賺70元,不過代收行為,需當心別誤踩法規紅線。 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提醒,「針對這張商品的KYC,保險業務員就必須去執行,你如果沒有執行的話,就收進來了,你根本沒有確認KYC的部分,就把單子送給公司,你可能會觸及到,你沒有真正接觸客戶。」 國內疫情升溫,帶動防疫保單熱潮,新光產物、富邦產物,以及南山等都有推相關保單,金管會也要求業者做好風險控管,避免引發更多爭議。 (民視新聞/李雯珂、鍾淑惠 台北報導)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阿中部長呼籲隨身帶酒精 引發搶購熱潮股匯齊跌! 台股跌134點守萬六 新台幣貶0.8分疫情衝擊外出圍爐意願低 飯店顧客改外帶年菜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 (6488-TW) 繼昨 (22) 日宣布提高公開收購世創 (Siltronic AG) 的收購價至每股 140 歐元後,今 (23) 日再宣布上調至 145 歐元,為最優且最終出價,溢價幅度也進一步提升至 71%。
受惠防疫有成、資金滿溢,台股從去年起一路氣勢如虹,如今指數已攻破萬六,整體ETF資金規模更是接近2兆元。財經專家孫慶龍表示,ETF屬於被動投資,不用擔心指數漲高,可以透過定期定額持續加碼買進。
【時報-台北電】疫情帶動口罩等產品需求,恆大(1325)受惠獲利飆,22日公布2020年11月自結稅前淨利1.9億元,稅後淨利1.52億元,年增2,433.33%,EPS達1.77元。 恆大2020年營收40.5億元創新高,年增425%;2020年前三季稅後淨利14.24億元,年增近50倍,EPS達16.7元。法人估,恆大2020年全年EPS上看20~25元。 由於有價證券於集中交易市場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恆大被證交所要求公布自結獲利。恆大主要產品包括紡結與複合不織布、熔噴不織布、貼合布及後處理布與口罩等,目前口罩產線31條,日產量200萬~300萬片。 2020年11月以來受到政府徵收口罩政策改變影響,恆大口罩產能利用率出現下滑,不過隨近日國內新增本土案例、變種病毒入侵下,2021年1月政府口罩徵收量月增逾三成,有助提升恆大口罩產能利用率,拉升營收表現。 恆大表示,為強化營運利基,積極開發口罩、熔噴不織布海外銷售市場;目前已經取得歐盟CE認證,美國則取得短期QKR認證,將持續擴展外銷。 此外,恆大還陸續購置設備,生產高階過濾材(HEPA),目前已送客戶認證,計畫於第一季量產出貨。由於HEPA屬高階產品,毛利較佳,將有助推升恆大獲利。(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彭暄貽/台北報導)
離春節封關日,只剩下兩個禮拜,台股也在「萬六」關卡上,投資人想問該不該抱股過年?分析師認為,目前看來,電子股還是值得投資的,而金融股、防疫概念股,則因為疫情升溫,建議先觀望。至於抱股過年的比例,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