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5日啟動對中國電動車額外稅賦,上汽面臨37.6%最高關稅

【財訊快報/陳孟朔】歐盟執委會週四公布其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為期九個月的調查結果,給出其如何計算關稅以及為支持這一最受關注的貿易案而收集的證據。報告詳述中國政府和國有汽車製造商上汽集團(600104.SS)如何不願配合歐盟執委會調查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是否受益於不公平的國家支持。

基於以上細節,歐盟執委會決定對上汽集團徵收37.6%的關稅,稅率最高。比亞迪(002594.SZ)和吉利則分別面臨17.4%和19.9%的較低關稅,因二者較為配合。

這份文件與將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徵收臨時關稅的公告一同發布。具體措施將於週五(7月5日)生效,此舉加劇歐盟與中國政府的緊張關係,中國政府已威脅要採取報復行動。

如果中國政府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這份報告很可能成為歐盟執委會辯護理由的一部分。

報告內容提到,中國政府對其汽車製造商的嚴格控制使他們“無法作為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理性市場經營者行事,實際上迫使他們充當政府的助手”。因此,報告得出結論,歐洲汽車製造商面臨“實質性損害威脅”,這“顯然是可以預見並迫在眉睫的”。

歐盟執委會發現,中國汽車製造商獲得的補貼形式包括廉價貸款、廉價土地以及銷售電動汽車的直接激勵措施。

製造商還獲得電池成本方面的幫助,而電池是電動汽車最昂貴的部分。上汽和吉利以“低於合適水準的價格”獲得電池,而比亞迪雖然自家生產電池,但也獲得電池材料補貼,首當其沖的就是鋰。

報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按公司細分的政府補貼核心類型,執委會根據這些補貼的總和給每家公司設定關稅。以上汽集團為例:歐盟估計其補貼總額為34.4%。其中,國有銀行貸款占1.38%,其他形式融資占8.27%,補助金占8.56%,電動汽車銷售獎勵占2.28%,廉價土地占0.67%,低價電池占13.24%。比亞迪和吉利的補貼總額分別為15.1%和19.72%。

中國政府抱怨,歐盟執委會在補貼調查中要求中國汽車製造商提供前所未有的供應鏈詳細資訊。

不過,執委會公布詳細的對話,稱中國政府在多個領域拒絕合作或未能提供更多基本資訊。其中包括在中國註冊的電動汽車數量,或按品牌、型號和地點分列的註冊情況。「中國政府不可能沒有特定時期在中國註冊的電池電動汽車(BEV)數量的信息。」

報告容詳述上汽集團的規避行為,該公司稱無法提供所要求的資訊。向上汽、比亞迪和吉利提供貸款的中國金融機構“沒有提供任何信用評估”,因此執委會自行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