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祭15%上限 我熱軋出口 恐受影響

國內相當多鋼鐵製品售往歐洲,但歐盟近期卻片面修改遊戲規則,宣布將自7月1日起,對包括保障措施「其他國家」配額內的所有國家季初熱軋進口實行15%的上限,將造成各國間相互排擠。由於歐盟此舉主要針對熱軋,因此如中鋼、中鴻等國內鋼廠恐將受影響。

過去鋼鐵產品銷往歐盟國家雖有總量的限制,但主要是「先搶先贏」,不過日前歐盟在原本的規範下又祭出新規定,針對包括保障措施「其他國家」配額內的所有國家季初熱軋進口實行15%的上限。業者舉例,若歐盟的總量限制是一季100萬噸,過去業者只要與歐洲廠商談妥,賣到50萬、60萬噸都沒問題,但現在的新規定變成每個國家一季最多只能賣15萬噸,將大幅降低銷往歐洲的產品數量,並對業者造成衝擊。

業者分析,這項新規定衝擊最大的包括台灣、日本、越南、埃及等國家,主要的產品別則是熱軋,因此對於國內的中鋼、中鴻、尚承等鋼廠將造成衝擊。此外,歐盟也將鋼鐵進口保障措施延長兩年至2026年,可能會與2026年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重疊,恐將增加業者成本。

對此中鋼指出,歐盟將延長鋼品防衛措施至2026年6月30日,對延長防衛措施的決議需要成員國的批准,委員會將在5月29日至6月10日就該提案進行諮詢。中鋼不諱言此措施將對國內業者造成影響,不過由於新規細則尚未明確,中鋼仍持續追蹤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6檔泛綠能概念股 潛力足
錢景俏 5檔電池材料供應鏈有戲
遠傳成立5G元宇宙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