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治病?國內首見雷射除痛機器人

記者林賢雅/台北報導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醫學快速發展,AI智慧結合醫療已是大勢所趨。研究統計,高達50~60%的國人曾有肩頸酸痛以及腰背痛的經驗,看準國人疼痛治療的需求,台灣首次引進義大利知名高能量雷射儀器商ASA研發的「除痛機器人」,運用全方位機械手臂搭配AI雷射雙波掃描系統,大範圍精準掃除疼痛,修復受損組織,快速緩解疼痛。除改善慢性或急性的扭傷或酸痛,對運動員運動傷害的修復,及術後關節僵直沾黏的改善,都有顯著效果。為傳統物理治療帶來新的挑戰,醫療正式進入人工智慧新紀元。

▲台灣首見「除痛機器人」,運用全方位機械手臂搭配AI雷射雙波掃描系統,大範圍精準掃除疼痛,修復受損組織,快速緩解疼痛。(圖/樂力適診所提供)

過去國人對於肌肉酸痛或筋骨僵硬等症狀,多仰賴物理性治療或傳統民間療法,不但曠日廢時,多數成效不彰。高能量雷射治療屬非侵入性治療,過程無痛、效果立即顯著,進而逐漸取代熱敷、電療、低能量雷射、震波、PRP(生長因子增生療法)等傳統療法,在國外已經風行十餘年,成為疼痛治療的新選擇。

物理治療師徐偉群表示,目前國內已引進的「喜樂雷射」是使用脈衝式高能量雷射,增加微循環協助細胞修復,對於急慢性的肌肉關節疼痛治療效果佳,而近期最新引進的除痛機器人除了擁有雙波長外,更適用於大範圍的部位如腰背肩頸,省時快速。

▲籃球國手王維琳運用「除疼機器人」治療關節疼。(圖/樂力適診所提供)

樂力適院長許逸群也指出,目前除病除痛機器人的運用範圍相當廣泛,最常運用在一般民眾常間的「閃到腰」的症狀,針對疼痛點及腰側雷射照射約10~15分鐘,原本走路動作都會疼痛的狀況,即可立即減緩,相較於傳統治療1~2周才能見效,雷射治療省時許多。

許逸群分析,高能量雷射治療不但能縮短療程,療程後無需避免劇烈運動,可讓運動員持續接受受訓或上場比賽,因而在歐洲廣受奧運選手指定用於疼痛治療上。如旅外女籃球員王維琳因比賽造成的肌肉拉傷,透過疼痛機器人的療程後,拉傷情況大幅改善,縮短修復期,不僅更快速恢復場上表現,也降低帶傷上場可能造成二次傷害的風險。

▲「除痛機器人」進行疼痛治療,適用於大範圍的部位如腰背肩頸,省時快速。。(圖/樂力適診所提供)

高能量雷射治療的溫和非侵入特性,更適用於不宜開刀的年長者或還在發育階段的小朋友的傷痛治療。許逸群補充,日前一名9歲孩童因腳骨折,術後關節僵直沾黏、膝蓋一碰就痛,經除痛機器人三次治療後,關節僵硬大幅改善。也從坐輪椅進步到能使用助行器行走。許逸群也提醒,在治療時有刺青區域、裝有心臟調節器的患者以及孕婦等都須經由專業醫師評估。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 嘉義以南注意大雨
中山高楊梅段車禍2傷 車流回堵數公里
國民初戀金所炫的小心機 博士倫「蕾絲炫眸」一秒綻放自信
「聚膠行動」全球首展 膠帶藝術顛覆視覺 要網美拍好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