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龍:歐美台抑制通膨措施「都是全民買單」 台灣1原因控制更好

今年以來全球面臨通膨高漲衝擊,歐美尤其受到龐大的物價上漲壓力,台灣也罕見出現CPI高於3%的情形。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雖然各國抑制通膨的手段「都一樣是由全民買單」,但台灣卻在「時間點」上跟歐美不一樣,使台灣通膨控制比歐美國家更好。

央行總裁楊金龍。圖/李瑞瑾攝
央行總裁楊金龍。圖/李瑞瑾攝

楊金龍表示,今年以來美、英、歐能源價格(包括油料費及電力燃氣)明顯高漲。他們應對通膨的策略,是初期放任市場機制,讓油電價格自由反映市況,之後卻導致能源通膨壓力外溢至其他商品與服務項目,變成普遍、全面性的通膨;之後,再由政府編列預算進行補貼,甚至設定價格上限,但已難紓緩通膨壓力。

此外,歐美央行為抑制高通膨,採強力緊縮貨幣政策,不僅增加貸款者債務負擔,還付出經濟成長大幅減緩,甚至負成長的代價。

然而,台灣採油價平穩及亞鄰最低價機制、民生用燃氣價格凍漲,電價亦維持穩定,這些都有助穩定能源價格,還能降低外溢效應;雖然是由台電、中油等國營事業吸收成本(或價差損失),但還是可以在能源價格回跌時回收部分損失。

楊金龍表示,各經濟體都是用供給面措施抑制通膨,包括補貼、降稅、限價或凍漲等,資金來源不論是由政府編列預算、稅收損失,或國營事業吸收成本(虧損)支應,「這都是全民買單,都是一樣的」。

楊金龍強調,雖然都是供給面措施,但是歐美是通膨上去之後才用,這些都是事後才執行,還導致面臨經濟衰退的危機,等於是為經濟帶來第二輪的衝擊。

台灣在這一方面做得比較好。楊金龍指出,我們同樣也有油品貨物稅減免、油價平穩、燃氣價格凍漲、電價維持穩定,還有關稅、營業稅、貨物稅減免等供給面措施,但是是在通膨蔓延成普遍性的衝擊之前就先抑制,這也是我們通膨比較低的原因。(審核:葉憶如)

延伸閱讀

楊金龍回顧5年任期心得 以「平時如戰時」5字總結

央行又升息半碼 雙人日本來回機票飛了

房貸利率連四升重回2%年代 18%民眾認太高將暫緩購屋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李瑞瑾:生於網路世代的新媒體人,曾在2家網路原生媒體就職,主攻證券、基金等領域,用最貼近生活、時事的角度看待財經資訊,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帶讀者學習投資理財、掌握最新金融市場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