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穿GPT代寫論文
隨著AI人工智慧與GPT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的登場及快速進步,許多人類可以進行的事情陸續被取代。即使現在還沒有被取代,在不久的未來也會被取代。
理論上來講,凡是人類動腦可以做到的事,GPT幾乎都可以做,寫文章當然不在話下,甚至連寫學術論文也很快就可以越做越好。剛開始的GPT往往只能執行簡單的任務,且要有非常明確的指令。然而,最新的發展正在朝向Auto-GPT,也就是讓更具有統整性的生成式預訓練轉換器去執行更完整的任務。
舉例來說,先前版本的GPT只能進行簡單的一問一答,如提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寇斯的交易成本理論在說什麼?進一步的GPT版本可以提問:過去幾年,傳播學使用寇斯交易成本理論的期刊論文有什麼研究成果。再進一步,就可試著具體提問:根據寇斯交易成本理論的某個應用模式,如何分析特定媒體的經營模式。
當做到這一步,撰寫學術論文的主要內容幾乎都有了。學界要怎麼面對這個挑戰?當然,有人會說,Auto-GPT的原創性未必足夠,且可能存在很多問題,包括不同時間的輸出會有不一樣,及內容可能有所偏差,也可能出現抄襲。其實這些問題由人類來寫論文一樣可能存在,認真來講,GPT犯的錯可能遠比人類少。
由於GPT提供的解答多半以現有的資料為基礎,所以如果是想要撰寫在理論上較有突破性的學術論文,例如博士論文或較強調創新的期刊論文,Auto-GPT目前多半還做不到。但如果只是要撰寫碩士論文或是不要求理論創新的期刊論文,相信Auto-GPT很快就可做到了。屆時,學界應該怎麼面對?
答案其實很簡單,科技的浪潮不可逆轉,不接受Auto-GPT,或許就像清朝末年抗拒火車一樣,不理智也不可行。面對Auto-GPT的到來,可行的因應對策應該就像現在看待應用軟體,例如應用統計交給SPSS等套裝軟體計算即可。高深的研究,Auto-GPT短時間內還難以取代。至於包括碩士論文在內的應用研究,未來不妨鼓勵學生使用Auto-GPT,只要學生在口試時能對研究概念與邏輯說清楚即可。
Auto-GPT能幫忙寫出文獻回顧及研究發現,現在卻還不能把內容直接讓使用者在腦中內化,要靠使用者自己理解。所以碩士研究生在學位口試時,能不能回答口試提問,就是判斷的關鍵。研究生找人或找GPT代寫論文,都可這樣揭穿。(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