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賺價差的股票,千萬不要參與除權息
記得有一次上課時,一位同學跟我說:「我會參加除權息,都是股票被套牢了才會參加的。如果有賺錢的股票,我就會賣掉賺價差,這樣才有彈性啊!賺錢的股票賣掉,賠錢股票領股利這樣很好啊!」我問他:「你因為賺錢而賣掉的股票多嗎?」他先是愣了一下,接着說:「好像不多耶!」我再問:「那你留下來配股的股票殖利率高嗎?目前本錢都有回來嗎?」他說:「肯定還沒回本呢!因為跌了很多。至於殖利率的高低,我就沒有特別去注意了!」
這就是很多散戶會遇到的問題,賺一點點小錢就趕快賣掉,賠錢套牢就「自以為」做長期投資,其實這是因為在操作股票時沒有規劃,也沒有紀律所導致的。長期而言,這樣操作股票是很危險的,難怪永遠都在套牢當中,所以買進股票前一定要先有規劃才能避免被長期套牢。
打算賺價差的股票,千萬不要參與除權息
股票的交易是需要規劃的,如果你的規劃是賺價差,那就是做短期的交易,既然是短期當然就不適合拿來參加除權息。
千萬不要「投機不成變投資」,這種習慣是不好的,「投機」是「賺價差」就是做波段的概念,一般會選擇短期的強勢股,做「賺價差」的標的,但這個短期強勢股未必就適合長期投資,因為沒有股票會不斷上漲,終究會有下跌的時候,當行情開始由多頭轉空頭時可是會大跌的,你或許賺到了股利,但賠上的價差反而更多啊!這樣怎麼賺錢?
「投資」是賺股利,是長期持有股票的概念,所以會選擇比較績優的股票,跟賺價差的選股邏輯不同,所以在進場買股票時就要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裡,做好規劃才能價差、股利兩頭賺。你一定要牢記,賺價差的股票不一定適合賺股利,賺股利的股票也不見得適合賺價差,二者必須分清楚。
考慮自己所得的高低
所得較低者參與除權息可能還可以退稅哦。目前我國的股利所得課稅的方式分為兩種,一是將股利併入綜合所得稅計算,可按股利的8.5%計算可扣抵的稅額,可扣抵上限為8萬元。二是分離課稅,股利採28%單一稅率分開計算。
以上述的課稅標準來看,股利在94萬元以下以合併申報最有利。因為合併課稅8.5%的扣抵額最高為8萬元,以8萬元的扣抵稅額除以8.5%得出來的金額為941176元,也就是說,股利收入在941176元以下是完全不用繳稅的哦!若股利扣抵稅額高於應納稅額還有機會可以退稅。原則上個人所得稅率在20%以下的投資人採用第一種,也就是股利所得合併比較有利。而高所得的投資人所得稅率40%以上選擇分離課稅較有利。至於所得稅率在30%的投資人剛好介於二者之間,可能就需要試算一下,才知道用哪種方式報稅才比較划算。
如何找到適合存股的好公司?
存股最大的好處就是買了之後不用常常去盯盤。因為你要賺的是股利,股利一年最多就是配發個幾次。如果個股選得好的話呢,不但賺股利還可以賺價差呢!那麼應該如何選擇存股的標的呢?我認為依照下列的方式篩選,就可以選到穩健又能夠賺到股利的好股票。
進可攻、退可守的ETF
ETF在台灣發行了許多年,非常受到台灣投資人的青睞,近幾年大家都非常喜歡買ETF。投信公司也新發行了許多各種不同類型的ETF,連同類型的ETF也都新增了好幾檔。這些琳琅滿目的ETF當中,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比較好呢?只要是長期投資,我都會建議,穩健的標的就是最優先的選擇。
其實ETF本身就是一籃子股票的組合,所以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算相當穩健。但是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有些ETF成交量是非常低的,這種ETF就不要選,以免造成流動性風險。這幾年也新推出了許多主題型的ETF,主題型ETF一般是以當下被認為未來可能會成為熱門的產業,例如像電動車、半導體⋯⋯都是2021年流行的產業,投信公司就會蹭當時的熱度,發行多檔相關的ETF。但是這類型的ETF原則上是以題材炒作為主,只是預期未來會成為主流產業,但實際上到底是不是真的還不確定,萬一要是之後這些產業沒有預期的好或是之後不再熱門的話,這些ETF之後也會沒有成交量,而且趨勢不如預期成長,該檔ETF價格就會下跌,有些ETF甚至沒有配息,所以風險也會相對偏高。
如果你是買台灣50ETF或台灣高股息ETF是比較穩妥的做法,因為這二檔ETF都是掛牌超過十年以上,而且也是許多投資人長期投資的標的,每年都會固定的配息。像台灣50ETF,自2017年起,每年配息二次,台灣高股息每年配息一次。其他也有近期發行的同類型ETF也可以參考,但我認為掛牌時間還不夠長,所以還不知道之後狀況如何,如果行情不如預期的話,可能風險就會比較高一些。所以應該要再經過時間的淬鍊才考慮是否買來存股會比較好。
台灣50及台灣中型100ETF成分股
台灣50ETF的成分股是由台灣上市公司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且具一定流通性的個股所組成,而台灣中型100則是接下來100大的上市公司組合而成,也就是說這些公司是台灣市值最大的150家上市公司,所以風險相對是比較低的。
有些反應比較快的同學就會問說:「老師,你為什麼沒有提到台灣高股息ETF呢?台灣高股息ETF的殖利率不是相對比較高嗎?」,其實台灣高股息ETF的成分股是從台灣50及台灣中型100中篩選出來的,所以是完全重複的哦!
高殖利率公司
「老師,我常聽人家說,存股要選擇高殖利率的公司。什麼叫做高殖利率呢?又應該如何挑選?」。
殖利率(Dividendyield)=現金股利/股價,這個式子非常簡單易懂,現金股利就是報酬率的概念,背後代表的意義是每投入1元(股價)可以得到多少報酬(現金股利),從公式中也可以了解到當股價愈低,殖利率就愈高,就代表報酬率愈高。「老師,這個公式很容易理解,但股價隨時在波動,那不是表示殖利率高低也一直在變動嗎?那如何判斷殖利率高或低呢?」
同學這個問題問得很好,這應該從二個角度切入分析,第一:用當下的股價分析殖利率高或低,或是用某段期間的股價來計算,這是大家一般所講的殖利率。第二:用你自己想要買進的價格來衡量,殖利率高低對你而言就是你買進這檔股票希望獲得多少的股息報酬率,否則談了半天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你打算花多少錢買這檔股票,用這個金額去推算這家公司的殖利率有無達到你想要的標準,而且至少要回推5年以上才是比較好的作法,至於殖利率該選擇多少以上才好呢?我認為至少4%以上是比較合理的,所以在殖利率篩選上,你就可以選擇過去至少5年以上,且殖利率平均有4%以上的公司作為存股的標的。
本文摘錄自《改變投資腦,散戶也能變高手:精準把握買賣點,擺脫賺一點小錢就跑,賠錢就套牢的命運》
作者:成中興
出版社: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