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高利」的距離!

Natalia Shabasheva via Getty Images

文:歐陽姚

美元不斷升值與升息,幾家歡樂幾家愁?

應邀到好友家下午茶,她拿出一張去年購買的二年繳費期的美元保單,當時台幣兌美元匯率不到28元;沒想到短短半年時間裡,台幣就貶到31.5:1。讓她很是懊惱,沒趁台幣升值時,一次將保費全換成美元;面對即將到來的繳費期,要不要高價換匯,續繳保費,內心十分猶豫。

建議她如果實在不願換匯在高檔,有二個方法1是縮減保額、2若保單解約損失不大,將保單解約,拿回已繳美元也是一個方法。隨著美元升息,到年底美元定存利率,有機會來到4%,放在美元定存,也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之前,利率在低檔徘徊了10幾年20年,低利環境下根本感受不到複利的威力。

但是進入升息階段,只要4%以上利率,就可以嘗到複利甜頭。行文至此,又忍不住將複利表拿出來,觀看一番。

每千元複利終值表

紅字:複利翻倍時間
紅字:複利翻倍時間

依照上述複利表:4%複利累積,不到18年本利合翻一倍,6%不到12年、8%不用10年,更是滿心期待能碰上10%利率;屆時傳說中的7/2法則,就能讓投資人享受一下,複利威力大於原子彈的震撼。

7/2法則創造出的複利美夢,還太遙遠,只能暫時擱置一邊,還是回頭來談談4%利率!

同樣4%利率 怎麼選?

台灣股票市場的殖利率大約在4%上下,許多債券基金也推出5%~6%的債息產品;如果銀行也給出4%定存利率,投資人到底該買股票、債券,還是放銀行定存?

先給答案。站在風險角度當然選定存,因為定存是無風險投資(每家銀行有300萬的額度)。

廣告

股票有股價上下波動的風險,配息也會隨每年獲利調整,並不穩定。某些債券基金雖然會固定配息,不過有時配息是來自本金;再加上債券淨值也會下跌,尤其是經濟景氣下滑,企業倒閉危機增加,一些高收益的垃圾債,要先排除在外。

購買政府公債,譬如:美國政府公債…相對安全,其餘要看信評,至少要A以上等級才值得考慮。

股票與債券的分別是:購買債券是成為X企業的債權人,萬一企業倒閉,剩餘資產分配時,會優先分配給債權人;之後才發還給股東,投資債券風險比股票小一點;但又高於定存。

所以,同樣利率的條件下,就投資風險角度,首選是定存,其次是A以上等級債券,最後才是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