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北榮演講筆記:用知識金字塔培養遠見,大學生學會謀生能力比享受知識更重要!

原文由陳和謙醫師分享於臉書個人帳號,商益獲作者授權轉載。

5 月 16 日,護國神山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蒞臨台北榮總演講,主題為「談創新、成長、管理與永續」。院方事先向部分員工蒐集問題,再由院長在台上代表提問,摘錄部分內容如下:

企業該如何決定研發支出佔營收的比例?

  • 問:台積電的營收一年 2.26 兆臺幣,臺灣健保總額一年才 8,095 億元,台積電營收是健保整個總額的 2.8 倍。但大家知道台積電的 R&D(研發支出佔營收比例) 一年是 1,500 億元。請教創辦人,該如何決定 R&D 的比例,來讓企業永續經營、讓台積電變成世界典範?

  • 答:很困難。我們也是成立 10 年後,才公開說要「技術領先」。我們的 R&D 經費,是最大競爭對手 Intel、三星的 3 倍。

  • 問:醫療產業只有 1% profit,這是當前的醫療困境,沒有民間捐贈的 22.5 億元,公立醫院根本不可能蓋出重粒子中心,台灣醫療的困境就在這裡,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卻又要做到技術領先。創辦人可不可以給我們一些期許,提醒和鼓勵?

(問得挺好的,可惜話題後來跑掉了,我個人認為本質上是矛盾且無解的。)

大學畢業應該先讀研究所還是先就業?

  • 問:請教創辦人,年輕人大學畢業後,應先繼續讀碩士,再就業,還是先工作,有一點社會經驗後再回來攻讀博士,他更有方向?

  • 答:看你要從事什麼工作。我想對醫生來說吧,假如你預備做醫生的話,我是覺得應該先念書,書讀好後再做醫生。
    不過假如你根本就不知道你要讀什麼書的話,那我頂多唸到一個碩士學位,甚至只念到學士學位,工作幾年後,知道自己興趣和未來在什麼地方,那再回學校念書,這是我的想法。

讀大學不是為了享受知識,而是學會未來謀生的能力

  • 問:大學生涯對未來職場發展,即人格特質和能力有何影響?

  • 答:我想這個問題要分兩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就是大學生涯對人格有什麼影響,第二部分就是對能力有什麼影響。
    對人格,大學對人格的影響,我認為比較少,因為進大學的時候通常都已經蠻成熟了。而且影響人格有許多因素,家庭教育、從小交的朋友,而一個人進大學已經 18 歲了。

    對能力的影響,大學我覺得很大。我一直認為,進大學你第一要學會的,就是將來謀生的能力。我這個話有人不歡迎我講,可是我覺得他們的想像其實已經過時了。

    他們的想像是認為,他們到大學來是要享受知識、享受得到智慧,我想在古希臘的確是有這個想法,一直到 19 世紀,恐怕都還有這個想法。可能到 20 世紀,變化就很大了,上大學的人多了,職場上的競爭加劇了。

廣告

你在大學假如沒有好好的學到一門謀生的本領,一出去,你馬上就會面臨你認為是很醜惡的世界 ── 其實這個世界本來就在,只是你要準備它。

你準備它的話,這就不是醜惡的世界了。可是你不準備的話,你在大學不準備,一個謀生的本領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並不很歡迎你。

如何培養遠見?空有專業技術是不夠的,還要洞察力!

  • 問:如何培養對未來有遠見的人?

  • 答:第一個回覆,我想適用於 90% 的人:不必煩惱了,沒希望的了!第二個回覆,適用於在座各位,因為在座的都是剩下的 10% ── 我希望如此XD ── 前瞻、遠見,都是學不到的,而必須是自己得到的。

    我想大家知道「知識金字塔」,最底下的一層是資料(information),以前是大學畢業後才有能力蒐集資料,現在只要中學生,就有能力透過 google 獲得資料。

    再往上一層,是知識 (knowledge),則需要將資料「內部化」,就是要用腦子,這是大學生涯應該養成的能力與習慣。我對目前大學教育主要的一個批評,就是考試成績蠻靠記憶,記憶是有幫助的沒錯,但更多需要的是思考和分析。

    金字塔最上一層,是洞察 (insight),那絕對需要思考才能獲得。而且原本自己專業的、技術的一個金字塔是不夠的。

    例如,如果我只有在半導體技術的金字塔往上爬,不足以使我創建、發明台積電獨特的商業模式。是什麼使得我創建台積電獨特的商業模式?我還需要半導體業 marketing 的金字塔,兩個金字塔合起來才能發展出現在的台積電。

    台積電非常重要的,就是它追求「創新」的商業模式。兩個金字塔,都必須達到「洞察」的等級,從資料變成知識,再變成洞察,也不敢說能洞察全部,但至少洞察一部分,其實就也差不多了。

如何尋找合適的接班人?

  • 問:在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如何塑造好的價值,讓每位員工都能遵循,創辦人挑選接班人的條件是什麼?

  • 答:這個…我現在不方便回答。因為目前接班人到底怎麼樣,算不算成功,我現在要迴避,不能回答XD

  • 問:接班人的人格特質上,一定要符合什麼條件?

  • 答:這個我可以回答,就是台積電的 4 個中心價值 (core value)。(註)
    第一個是誠信正直(integrity)。但沒有人會說自己不誠信、不正直。
    那誠信正直到底是什麼?我 20 年前就寫了,寫在進公司的牆上,進公司的訪客都看得到;也寫進小冊子,員工人手一本。

    第二個是承諾(commitment)。承諾對公司盡責、對公司忠誠,公司也對你承諾,公司會用你的。這部分 30 年了,台積電沒有裁過員,這部分是效仿日本的傳統企業。

    第三個是創新 (innovation)。我們重視創新,不但重視自己的智慧財產,也尊重競爭者的智慧財產。

    第四個是信任 (trust)。努力與客戶建立長遠的夥伴關係,成為客戶信賴且賴以成功的夥伴。

如何選擇值得閱讀的書?

  • 問:創辦人至今每天都在閱讀,而且閱讀量很大,請問創辦人如何挑選值得閱讀的書籍?

  • 答:首先,我很少很少閱讀中文書。我閱讀很多的都是英文書。

    我把這問題完整念出來:「市面上書籍琳琅滿目,本本都有很多人推薦寫序,內容卻不見得精彩。」我完全同意!中文書,我完全同意!這是為什麼我很少看中文書。我讀的都是英文書,讀書的確是我很大的興趣。

    我選擇要看的書,主要是經過書評。我主要看兩個書評,第一個是紐約時報的 Sunday Book Review,第二個是 New Yorker。紐約客的書評,我從 1949 年訂到現在。事實上,書評往往比書寫得還要好。

張忠謀怎麼看高工時與過勞?

  • 問:台積電在美國成本上升,在和美方合約的限制下,如何兼顧獨家商業機密,與國際合作的發展?

  • 答:我想這個要問現在的董事長。我有我的回答,可是我要回答的話,會對他們造成問題,所以跳過。

  • 問:醫事人員常反映過勞、工時問題,而創辦人管理台積電時,非常重視工時與員工休息,常說每星期小於 50 小時,反對超時加班。
    醫事人員工時問題,勞動部也有嚴格的規定,我們醫院都有遵守。不過在醫事人員裡頭,尤其很多外科醫師,總不能開一台刀,下來就下半場換另外一個人。有時候是幾個小時的手術,禮拜六禮拜天都要來查房。想請問有沒有建議或提點?
    答:對不起陳院長,這個問題不在稿子上…我沒有聽清楚……
    (全場笑)
    院長重述:「創辦人強調工時不要太長…」
    張忠謀:「我沒有強調工時不要太長。我覺得作為工廠或公司,要有一個規定,例如一週 40 小時,但在工時之上,那就是個人的問題。」

    (可惜這問題的回答就停在這裡了…)

 

 

註:關於台積電的中心價值可以參考官網「企業核心價值與經營理念」:

這個理念代表公司的品格,是我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念,也是執行業務時必須遵守的法則。所謂誠信正直(Integrity)是:

  • 我們說真話。

  • 我們不誇張、不作秀。

  • 對客戶我們不輕易承諾,一旦做出承諾,必定不計代價,全力以赴。

  • 對同業我們在合法範圍內全力競爭,但絕不惡意中傷。同時,我們也尊重同業的智慧財產權。

  • 對供應商我們以客觀、清廉、公正的態度進行挑選及合作。

  • 在公司內部,我們絕不容許貪污;不容許在公司內有派系或小圈圈產生;也不容許「公司政治」(Company Politics) 的形成。至於我們用人的首要條件是品格與才能,絕不是「關係」。)

    創新:我們追求的是全面,涵蓋策略、行銷、管理、技術、製造等各方面的創新。創新不僅僅是有新的想法,還需要執行力,做出改變,否則只是空想,沒有益處。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從台積電的創業簡報與募資簡報,看張忠謀如何創新半導體的商業模式?
【半導體世紀對談重點】張忠謀X《晶片戰爭》作者Chris Miller:要了解世界,你不能不了解台積電!
【朱敬一書評】《晶片戰爭》是幾年難得一見的好書!從7個戰略面向了解台灣當前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