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世界潮流是潔淨能源 不是棄核就火

非核的世界潮流與全民共識究竟是官員們的臆想,還是真有其事?圖/本報資料照片
非核的世界潮流與全民共識究竟是官員們的臆想,還是真有其事?圖/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正副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與蕭美琴21日正式登記參選,賴蕭配的政見也顯得動見觀瞻。以能源政策為例,身為副總統的賴清德上月中旬接受媒體提問時指出,「非核」沒有意識型態的問題,只有依法行政,還有順應國際世界潮流的問題,但強調政府不會排除安全且無核廢料的核能運用,明顯有別於更早之前提出「遭遇緊急狀態可啟動停用核電機組」的主張。

無獨有偶,行政院長陳建仁上月底於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說「核電是綠電」,隔日立遭經濟部長王美花「糾正」;本月初針對媒體詢問,陳揆已改口道「非核家園已經是台灣社會共識,會往這方面來努力」。

不細究兩位府、院高層發言後,是否因承受不可明言的壓力而改變說法,其迅速「走回正道」的急轉彎,已足以令人瞠目結舌。回歸正題,非核的世界潮流與全民共識究竟是官員們的臆想,還是真有其事,其實一查便知。

在2050淨零碳排的大旗下,世界潮流真是走向非核嗎?只怕賴副錯得離譜而不自知!事實上,全球多個已開發國家在邁向淨零的路徑規畫中,除不可或缺的再生能源,均將核能列為重要選項。

以歐美為例,法國計劃於2029年將碳排降至每年3億噸,約為2019年碳排總量的29%,並於未來新增14部核電機組;英國以2020年為基準,預計在2035年減少78%溫室氣體排放,並新增八部核電機組,以促進能源獨立性與安全性;美國則以2005為基準,預計在2030年削減50~52%排碳量,並於2035年達成100%潔淨電力,將透過光、風兩電擴充及核電機組延役、新增達標。歐美地區另有俄羅斯、瑞典、芬蘭、捷克、匈牙利、瑞士、比利時、加拿大、阿根廷、智利等國,正在使用核電、新建或即將新建核電機組。此外,波蘭與土耳其已規畫成為核電新成員。

廣告

亞洲的日本與韓國亦將核能列為重要淨零選項,韓國計劃在2036年將核電占比由2021年的27.4%提升至34.6%,日本則是打算在2030年把核電占比由去年的7.5%提升為20~22%。中國大陸近年增建核電機組的速度更是全球之冠,主要目標是解決境內缺電與空汙的問題,目前興建中的機組高達25部。至於中東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約旦等國也已加入或即將加入核電國家行列。

除了全球多國的能源政策轉變,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報告,也是「非核」並非世界潮流的佐證。IEA依循歷年慣例,於10月下旬發表了《World Energy Outlook 2023》報告,內容提及進行中的政策變革,將使全球能源系統在2030年出現重大改變,潔淨能源屆時將成為要角。依據今年的分析資料,全球去年光、風兩電的總發電量為3.4兆度、核電2.7兆度;若欲在2050年達到100%的低排放電力,2030年的光、風發電量必須大增為15.2兆度、核電增至3.9兆度;到了2050年,即使光、風發電量已達54.7兆度,核電依舊續增至6.0兆度。特別值得注意的是,IEA報告中的潔淨能源,不僅涵蓋再生能源,也納入核能,核電發電量甚至逐年增加。

綜合各國的最新能源政策,以及權威國際能源組織的評估,核能成為趨勢已無懸念,當然更沒有賴副口中不知依據何來的非核世界潮流。

另一方面,陳揆為了扭轉自己「核電是綠電」的發言內涵,刻意拋出非核是台灣社會共識的不實說法,也相當可議。早在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近6成(超過589萬人)民眾明確表達支持續用核電,該案通過後也促成電業法第95條第1項條文「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的廢止,狠狠打臉民進黨政府先前關於非核是全民共識的說法。

再看2021年的「重啟核四」公投,在政府刻意取消公投綁大選的新制下,該案因未有任何一方得票數超過投票權人數的1/4而未獲通過。雖然不同意票達426萬,但同意票亦超過380萬,針對核四重啟議題,社會顯然沒有共識。經歷兩次核能公投,票數紀錄明確之下,陳揆依舊可以無視事實、空口瞎話,硬拗能力堪稱一絕。

府院高層礙於蔡英文總統堅定的能源轉型意志,發言一旦不符標準,只能硬生生吞回。然而,賴清德既是副總統,也是總統參選人,在「非核」既非潮流也無共識的情況下,重新訂定明確可行的能源政策,有絕對的必要性與急迫性。面對淨零碳排的國際趨勢,加上國內再生能源發展進度遠遠落後預期,是否依循蔡政府「棄核就火」的做法,必須謹慎思考。千萬不能有「自己是選下一任四年,不是未來十年總統」的得過且過心態。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
大成:黃小玉價格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