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盟成立平台 推動小水力發電

10月20日小水盟宣布,將配合水利署專案推動台灣河川小水力發電業務,並且共同成立推動平台。圖/陳逸格
10月20日小水盟宣布,將配合水利署專案推動台灣河川小水力發電業務,並且共同成立推動平台。圖/陳逸格

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簡稱小水盟)是由一群小水力發電業者(70%)加上學者專家(30%)組成的社團法人,會員人數超過120人,是繼太陽能、風力能之後發展成為台灣第三大再生能源的產業團體。

在能源展盛會第二天(10月20日),聯盟特別舉辦河川小水力發電發展推動記者會,正式宣布「小水盟將配合水利署專案推動台灣河川小水力發電業務,並共同成立推動平台」之訴求,期達成生態、綠能共榮,及在地創電、在地用電的目標。

在全球氣候變遷、淨零排碳的世界趨勢下,再生能源發展已成為我國重要政策,未來小水力發電領域,發展河川的小水力發電潛能也勢在必行,而目前小水力發電業務,在農水署所屬農田灌溉系統、水力署所屬水利系統、自來水單位所屬自來水系統、水保局及地方水利(務)局所屬微水力系統…等,都已蓬勃發展且有所成就。

上天賦予台灣多山多雨的地理環境,極為有利於小水力發電。以目前大甲溪為例,由上游德基水庫,接著青山、谷觀、天輪、馬鞍…等水利設施的水力發電,大甲溪全流域發電潛能已超過1Gw,以此推估全台六大河川流域再加上全國水系,總水力潛能至少5Gw以上。早期經濟部水資會、台電公司、以及民國97年水利署的報告,評估台灣河川有47處具開發價值的潛力點,可開發出大於500Mw的水力潛能。

小水盟理事長洪正中表示,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育如何取得平衡點,是在考驗國人及政府的智慧,據其觀察歐洲多瑙河或萊茵河流域,都已充分發展河川小水力發電,而這些國家都重視環保生態,甚至是觀光大國-瑞士,該國電力竟有60~70%來自水力發電。亞洲的日本也非常重視環保生態,但也推動發展河川小水力發電。

在整個創電、綠電的進展中,河川小水力發電不能缺席,聯盟、業界期待政府能宣布「河川小水力發電,是國家的重要能源政策」,也會持續爭取政府重視小水力發電的產業發展,同時輔導小水力發電產業鏈(技術及設備製造)的形成及成長發展,如此才不荒廢上天賦予台灣小水力發電的天然資源。

永崴投控旗下的世豐電力(股)公司打造37MW兩座小水力電廠、年發電量2億度,投資金額達50億元,在推動開發過程遇重重困難仍一路挺進。對於小水力發電被寄望成為台灣綠能的第三棒,世豐總經理李錦浚博士以其豐富水力發電經驗,針對投資者最關心的水力發電執行面行政程序相關問題,他認為眼前亟待突破兩件事:一、「林班地660平方公尺之限制應予鬆綁」。二、「水力發電廠若設在原住民部落區,重大開發都要徵求原民部落同意,建議政府儘快修訂簡化且明確化的法規,以加速簡化相關手續」。

最後,小水盟並在會中呼籲小水力發電業者,以最佳技術及設備來開發水力發電,配合政府達成能源、環保、原住民族福祉三贏的局面。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
16檔泛綠能概念股 潛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