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亞洲糧價最快Q3觸頂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日前報告顯示,6月全球糧價連續三個月走跌,但依然維持在歷史高檔、接近3月創下的高點水平,顯示俄烏戰事等推升糧價的因素仍未消散。野村(Nomura)近日並警告,亞洲食物價格將持續上揚,預計最快第三季才會觸頂。

野村首席經濟學家瓦瑪(Sonal Varma)近日接受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表示,亞洲糧價變化速度向來落後於全球,主因在於亞洲政府祭出補貼政策並管控價格,以短暫緩解通膨上漲壓力。

瓦瑪表示,新加坡、韓國、菲律賓與印度食物價格下半年可能出現最大漲幅。亞洲糧價高峰可能落在第三季。

瓦瑪與其團隊6月發布報告指出,食物淨進口約占菲律賓國內生產毛額(GDP)逾2%,在亞洲地區(日本以外)排名第二高,僅次於香港。此外,食物在菲律賓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所占比重逼近35%。

韓國、新加坡也因高度仰賴食物進口而面臨風險。印度小麥與稻米產量雖能自給自足,但近日面臨熱浪侵襲與雨季延遲等問題,加上肉、蛋等食品價格持續攀高,可能進一步推升物價。

瓦瑪認為,亞洲各國政府與其實施糧食出口禁令,倒不如針對低收入家庭給予財政援助,因前者作法可能扭曲食物價格。瓦瑪表示:「食物通常占低所得家庭的花費大宗,因此保護他們更為重要。」

FAO表示,糧價指數雖連跌三個月,但6月指數仍比去年同期高出23.1%,原因在於俄烏戰事延燒等因素持續發酵。

FAO首席經濟學家卡倫(Maximo Torero Cullen)指出,除了俄烏戰事延燒增添不確定性外,其他推升糧價的因素包括「全球需求強勁,部分農業大國氣候欠佳,生產與運輸成本高漲,以及疫情加劇全球供應鏈受阻等」。

瓦瑪表示,糧食價格不太可能大幅下跌,原因在於市場對於部分產品的需求缺乏彈性。即便經濟出現衰退,糧食價格也不可能大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研院:台灣明年通膨會破2%
千金股年底競速 大立光王者回歸 掀比價
iPhone組裝將倍增 立訊大擴廠 叫陣鴻海、和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