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8口涉稱罹精神病詐保逾5千萬案 北院判無罪
(中央社記者劉世怡台北18日電)張姓女子與家族成員共8人涉向精神科醫師誇稱罹患精神頹廢等症狀經住院後詐領保險理賠5570萬餘元遭起訴。北院今天認定疾病有家族遺傳等因素,罪證不足,判8人無罪。可上訴。
台北地方法院新聞資料列舉7大無罪理由,首先,被告8人都是經醫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而安排住院,且各醫院就住院均有其診斷標準及程序。
例如需先由醫院精神科醫師於門診評估,需符合條件且有意願試行,經醫師開立日間病房試行單,由社工負責社會功能評估、心理師負責心理測驗全套及行為治療計劃、職能治療師負責職能評鑑,再經醫療團隊進行試行評估及收案討論,適合者始安排入住。
第二,起訴書主張被告8人是佯裝精神病,使醫師誤判而對其施以住院治療,但並未指稱被告主訴「持續憂鬱、缺乏動力、焦慮、失眠」等情形,是虛偽不實或有何虛偽及誇大之處。
且遍觀全卷,都查無醫師指稱被告有施用詐術,致其誤信或誤判被告實際病情的證述,且依被告住院病歷、護理記錄記載可知,被告住院期間,確實有情緒低落、煩躁。
第三,被告住院期間向醫院請假外出,是依醫院請假規定,經醫師評估及開立醫囑、簽章,並填寫請假醫囑與護理衛教指導紀錄,辦理請假事宜。
依醫師於偵審中的證述,可知病患於住院期間是否請假頻繁、有無憂鬱症外顯症狀,與是否裝病並無必然關連,不能以被告頻繁請假外出,或護理紀錄曾有被告情緒平穩、有笑容、表情愉悅等記載,即認被告實際上無其主訴的症狀,或逕認其就診時是裝病或誇大病情。
第四,起訴書雖主張張女曾被醫師要求辦理出院,但依醫師到院證述的內容,可知她被要求辦理出院的原因,是因有院外他人會至病房找她,且她與他人間的私人糾紛,已不當影響日間病房的其他病患情緒及病房秩序所致,並非因醫師認定她自始無需住院治療或認定她是裝病或誇大病情。
第五,此件雖有檢舉人檢舉張女等人裝病詐保,但依檢舉人的陳述,可知檢舉人並非專業醫療人員,其對於張女等人的實際病情毫不知情,只是因對「外表看起來好好的卻住院、住院就有錢領」感到懷疑及疑惑,希望員警介入調查,不能因檢舉人的檢舉,逕認張女等人就診住院即為裝病詐保。
第六,其中1名被告在法庭上雖曾提及「沒真的生病」,但衡情精神病患因缺乏病識感,不認為自己生病、也不認為自己需要接受治療等情,並非罕見,所以縱然他主觀上認為自己沒有生病,仍不影響其實際上經醫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並安排住院,依保險契約得請領保險的正當性。
第七,張女等8人間具有親屬關係,且先後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療,但依證人證述可知,精神疾病因有家族遺傳因素,且有因同病相憐而結為夫妻之情,因此精神病患家族中可能會有很多人罹患精神疾病就診治療情形,無從以張女等8人間具有親屬關係,即推認其等裝病詐保。
全案起於台北地檢署檢察官參與金融及犯罪防制中心會議時,從保險公司口中得知張女家族涉嫌詐保,因而指揮調查局偵辦,並由健保署提供相關醫療申報資料及協助判讀醫療資料。
北檢於民國109年間偵查終結,認定張女與丈夫、女兒等家族成員共8人涉嫌向精神科醫師誇稱精神頹廢、有自殺念頭等症狀,順利住院後請領保險理賠共新台幣5570萬餘元,依詐欺罪嫌起訴。(編輯:戴光育)112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