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黃奇帆:人民幣國際化仍有空間
【時報-台北電】在美中角力與提升國際金融影響力背景下,中國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前重慶市長黃奇帆日前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展仍有很大空間,未來人民幣國際化至少要實現與歐元、英鎊、日圓相當的地位,與大陸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相當。
東方財富網23日報導,國際金融論壇(IFF)第21屆全球年會22日在香港舉行,黃奇帆在視訊發言時表示,大陸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3年GDP占全球比重達到17%。「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4」顯示,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指數季度平均值為6.27,而美元、歐元的國際化指數分別為51.52、25.03,相比之下仍有不小差距。
另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日前公布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10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占比,從9月的3.61%明顯下降至2.93%,連跌三個月,但仍是全球第五大活躍貨幣。其在8月時的占比曾經達到4.69%,連續10個月成為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
黃奇帆表示,人民幣國際化仍有很大進展空間,要繼續推動大陸跨境貿易以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預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結算中的比重每年會增加1個百分點,到2035年大陸人民幣在支付結算中的比重將達到17%左右。同時,需要為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提供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當前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觸電」上網,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應用。
另外,談到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時,黃奇帆表示,香港、新加坡、倫敦等已成為主要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接下來要繼續發揮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進一步豐富人民幣產品。同時,推動人民幣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區域使用,也是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的重要方向。(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李書良/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