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陸資金外流 韓、印度樂吸金

【時報-台北電】國際金融協會(IIF)統計,2023年截至12月19日,中國股市與債市淨流出的資金規模高達845億美元,較2022年激增44%。與此同時,國際投資者開始將目光轉向其他高增長市場,印度與韓國轉為大量淨流入,成為亞洲各國的吸金大贏家。

日經中文網28日報導,IIF自2015年起開始對中國的資金動向進行統計,2023年的資金淨流出額也創下統計以來新高。細看每月數據,解封後的1、2月都出現大量資金淨流入,但隨著經濟復甦放緩以及房市的持續惡化,加劇市場對中國經濟長期衰退的擔憂。今年除了1、2、6月,其餘月份都呈現資金淨流出。

IIF統計,今年亞洲新興國家和地區(中國、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台灣、泰國、越南)整體淨流出超過200億美元。如果不包括中國,則為640億美元左右的淨流入。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承接了大量從中國外流的資金,讓其2023年的資金流入規模創2017年以來新高。韓國也有穩定的資金流入,2023年淨流入約300億美元,規模為2022年兩倍。報導分析,中國資本淨流出與其他國家的淨流入趨勢,今後可能愈發明顯。

其他機構報告也可一窺海外投資者對中國投資熱情正在下降。美國銀行在12月19日發表的12月亞洲基金經理調查顯示,針對投資中國股票,回答「超配(買入)」的比例減去「低配(賣出)」的數值為-9,這和今年1月的+42相比,可現過去一年基金經理人對中國前景快速轉趨悲觀。

報導稱,這種趨勢很有可能在2024年初持續。美國銀行調查顯示,34%的受訪者表示「在確認更明顯的寬鬆跡象之前不會增持」,28%表示「將尋求其他投資機會」,凸顯出對中國市場的觀望態度。此外,74%的受訪者表示,中國股市正處於結構性的估值修正過程中。(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欣/綜合報導)